胡儿

词语解释
胡儿[ hú ér ]
⒈ 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⒉ 清末民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⒊ 指胡人的儿童。
⒋ 果核。
引证解释
⒈ 指胡人。多用为蔑称。
引《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絶,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 《太平天囯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
⒉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引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
⒊ 指胡人的儿童。
引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⒋ 果核。
引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国语辞典
胡儿[ hú ér ]
⒈ 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
引《汉书·卷六八·金日䃅传》:「日䃅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⒉ 胡人的孩童。
引唐·高适〈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⒊ 果核。
引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⒋ 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
分字解释
※ "胡儿"的意思解释、胡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胡儿胡儿莫耽乐,君不见夕月常亏东北角。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刘义庆
3、张某投身绿林,独木不成林,靠的是弟兄们讲义气、生死相顾,才有了今日,所以我和妻子胡儿,在拜了刘、关、张之后,再拜众位弟兄。
4、张云卿连称好计,兴奋地将蒲胡儿压在肚皮下,倒凤颠鸾百事有……
5、鸣鹘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柳开
6、大唐,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却因胡儿叛乱,在高门*贵舞榭歌台中浑然倒坍。
7、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8、再如“煤核儿”之标注为“meihur煤胡儿”,等等。
9、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10、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
相关词语
- hú qiāng胡羌
- hú shào胡哨
- hú cáo胡嘈
- hú lái胡来
- hú chén胡尘
- hú tiān胡天
- hú chá胡槎
- hú bái胡白
- hú suī胡荽
- nán hú南胡
- ān hú安胡
- hú qín胡琴
- hú kǎn胡侃
- hú tán胡谈
- hú tóng胡桐
- gǔ hú古胡
- diāo hú雕胡
- hú táo胡桃
- hú kè胡克
- hú chuǎng胡闯
- ér kè儿客
- ér xì儿戏
- ér mǎ儿马
- qiū ér鳅儿
- máng ér厖儿
- lián ér pàn ér莲儿盼儿
- kǎn ér坎儿
- niū ér妞儿
- gē ér哥儿
- rén ér人儿
- róu ér媃儿
- ér sūn儿孙
- é ér鹅儿
- bā ér巴儿
- nǎ ér哪儿
- bān ér斑儿
- cí ér词儿
- chú ér雏儿
- wán ér玩儿
- zǎn ér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