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

词语解释
农桑[ nóng sāng ]
⒈ 泛指农业生产;种地与养蚕。
例旧时江南以农桑为业。
英farming and sericultur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农桒”。
⒉ 农耕与蚕桑。
引《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⒊ 指农作物和桑树。
引《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国语辞典
农桑[ nóng sāng ]
⒈ 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一般农事生产。
引《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
分字解释
※ "农桑"的意思解释、农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九月,颁均田令,清丈田亩,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2、站在收割的田埂上,心中装满农民疾苦的诗人,面对“汗滴禾下土”的刈麦者,心生愧疚,“曾不事农桑”,愧受官府的“禄石”,油然而生恻隐之情。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农桑遍野,丝绸锦缎之美。
4、疆埸之民,并安堵而息窥觎,百姓附农桑而不失业者,亦由此而已也。
5、凡农桑歉收之年,于冬季选祭地,次年农历二月吉日搭祭台,供祭品祭众神。
6、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
7、考虑到粮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要求朝庭专管农桑、水利的部门"司农司"编纂农桑方面的书籍,用于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农业生产。
8、钱鏐在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广罗人才,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功德卓越,人称“海龙王”。
9、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
10、春秋循行阡陌劝课农桑,有古良吏风”,深受百姓爱戴。
11、一舍农桑,一聚战场,光与影交辉,正与邪争辩,善与恶激战,阴与阳转换。
12、又京民始业,农桑为本,田稼多少,课督以不,具以状言。
13、考虑到粮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要求朝庭专管农桑、水利的部门"司农司"编纂农桑方面的书籍,用于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农业生产。
14、西汉黄霸任颍川郡太守,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吏治清明,道不拾遗,皇帝因此下诏称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15、农家比较单纯,主要是倡导“君臣并耕”、“播百谷,勤农桑,以足衣足食”。
16、而今,越国大部分男丁都战死沙场,老弱妇孺耕作农桑。
17、夫释农桑之事,入山海,采珠玑,捕豹翠,散布泉,以极耳目之好,快淫侈之心,岂不谬哉?
18、“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鲜有救其弊者。
19、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
20、积分分为文治、武功两种,文治功勋分数可换取战阵农桑,各种书籍,武功功勋分数可换取刀枪剑戟,铠甲宝马。
相关词语
- nóng lín农林
- fù nóng附农
- nóng chǎng农场
- lì nóng力农
- nóng mín农民
- lǚ nóng旅农
- nóng xié农协
- nóng chǎn农产
- wéi nóng违农
- shi nóng石农
- nóng mó农膜
- guī nóng归农
- miǎn nóng勉农
- diàn nóng甸农
- nóng zhí农殖
- huò nóng货农
- nóng gēng农耕
- nóng kěn农垦
- cài nóng菜农
- nóng zhōng农中
- fú sāng浮桑
- jiāo sāng郊桑
- kōng sāng空桑
- sāng cāng桑沧
- sāng ěr桑耳
- sāng é桑鹅
- sāng jī桑屐
- chái sāng柴桑
- sāng jī桑鸡
- shān sāng山桑
- sāng yù桑域
- sāng gū桑姑
- sāng dù桑蠧
- sāng ér桑儿
- dì sāng帝桑
- sāng yuán桑园
- sāng guǎn桑管
- sāng zhè桑柘
- sāng gài桑盖
- qīn sāng亲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