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fēng

文风


拼音wén fēng
注音ㄨㄣˊ ㄈㄥ

繁体文風
词性名词

文风

词语解释

文风[ wén fēng ]

⒈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

文风潇洒。

style of writing;

⒉  文化风尚。

不知哪几处文风最盛。

culture and preaviling practice,custom,habit,etc.;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风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宋 韩琦 《欧阳修墓志铭》:“景祐 初,公与 尹师鲁 以古文相尚……於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清 冯桂芬 《重儒官仪》:“数年文风不日上,士习不丕变者,未之闻也。”

⒉  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

⒊  学文的风气。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关于“舒愤懑”》:“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

⒋  文德教化之风。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攀翰苑而思齐,傃文风而立至。”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文风销剑楯,礼物换旂裳。”
《老残游记》第七回:“我们这 东昌府,文风最著名的。所管十县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图’,无一县不是家家富足,人人絃歌。”

国语辞典

文风[ wén fēng ]

⒈  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趋势。

宋·韩琦〈宋故文忠欧阳公墓志铭并序〉:「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专以古文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骛,众莫能及,……,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⒉  读书的风气。

如:「江浙地区文风鼎盛,科举考试的状元出身于此者为数最多。」

分字解释


※ "文风"的意思解释、文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也是一种试著呈现人们说话的文风,而不是表现作者的文学修养如何。

2、年轻一辈的作家,应该对老一辈作家严谨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风多加学习。

3、尽管本书语言稍显矫揉造作,仍然凸显了大卫欧蒙德爵士的实践知识、丰富常识和庄重文风

4、其散文是诗意与思美的结合,具有感情真挚纯美,文风朴实优美自然的特点。

5、行将见桃李遍鲁西,文风满山左,流风余韵普及神州矣。

6、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

7、更令人高兴的是,不管是文风还是思想上,我都看到她进步了,成熟了。

8、言尽于此,接下去这个版本,文风与原版本完全不同,看得进您就看,看不进就点X吧。

9、有不同文风,与有不同学派一样,促进了学术界繁荣。

10、这种幽默文风的形成是和他乐观旷达、洒脱随性的人生态度息息相关的。

11、自然流畅的文风,不应该以牺牲忠实为代价。

12、在明中期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同时,南北文风交融开始出现,徐祯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人物。

13、用比喻来说老师的考证文风,既像古代“老吏断狱”的爰书,又像现代科学发明的报告。

14、“修辞立其诚”,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

15、他还为清晰、平易、诙谐的文风树立了典范。

16、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17、我们无法确知这位“碍哥”的身份,但根据其文风供词判断,大约也是太炎所谓“新学小生”支流。

18、丛书名确定为“独角札丛”,这个名字朴实、内敛、谦和,有指向性,体现法律的主题与随笔的文风

19、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里仍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20、宝玉忙至他房内,只见龄官独自倒在枕上,见他进来,文风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