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虏


拼音bǔ lǔ
注音ㄅㄨˇ ㄌㄨˇ

繁体捕虜

捕虏

词语解释

捕虏[ bǔ lǔ ]

⒈  亦作“捕掳”。俘获。

⒉  指被俘者。

⒊  捕虏将军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捕掳”。俘获。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
《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

⒉  指被俘者。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

⒊  捕虏将军的省称。

《后汉书·王霸传》:“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唐 杜甫 《寄董卿嘉荣十韵》:“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分字解释


※ "捕虏"的意思解释、捕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该类捕虏体的发现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俯冲方向及其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2、上述捕虏体均与寄主玄武岩无成因关系。

3、在内蒙古东部喀喇沁地区早中生代大营子闪长岩中首次发现基性麻粒岩捕虏体。

4、捕虏体可见于许多层位,并局部可见到冲刷和其他侵蚀特征。

5、本文报道了在中国东南地区女山、桂子山、西垄和麒麟等地新生代玄武岩中新发现的麻粒岩相捕虏体。

6、金刚石生长阶段所捕虏的不纯净组分,能够提供大量地幔流体的信息。

7、依据53个观察点2615个包体的统计,将房山花岗闪长岩体中的包体划分为捕虏岩包体和微粒包体两大类。

8、在华北地块东部,河南鹤壁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耐熔橄榄岩捕虏体被认为是克拉通地幔的残留;

9、捕虏体的加权平均值比基于麻粒岩地体资料估算的下地壳平均组成偏基性,揭示了二者可能的成因差异。

10、玄武岩中构成宝石的橄榄石产于二辉橄榄岩包体中和少量的捕虏晶中。

11、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12、地幔岩捕虏体中的流体熔体包裹体是地幔流体的直接证据,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直接获取地幔流体的信息。

13、在系统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前人工作及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鄂东南铁山岩体内部大理岩捕虏体分布规律及成矿地质条件。

14、麻粒岩相捕虏体的锆石离子探针年龄与上地壳花岗岩的侵位年龄、造山运动时代基本一致。

15、张宏福。复杂橄榄岩捕虏体:反演岩石圈演化过程的罕见而重要的样品。地球科学31 (1)(2006),31 - 37。

16、紧邻郯庐断裂带分布的山东昌乐新生代玄武岩含有丰富的辉石岩捕虏体。

17、捕虏岩,希腊语中译为“外国岩石”,是一种嵌入在火成岩里的非原有岩石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