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

番子


拼音fān zǐ
注音ㄈㄢ ㄗˇ

番子

词语解释

番子[ fān zǐ ]

⒈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

⒉  明清时缉捕罪犯的差役。明代役长称档头,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清代番子,由协领官统率,归刑司指使,司缉捕刑杖。另有户司番子,司照料贡物。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威仪尽识 汉 君臣,衣冠已变□番子。凯歌还,懽声载路,一曲春风里。”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始者, 蒙古 番子尚红教, 宗喀巴 者为 观世音 化身,学红教於 萨迦庙,而忽归黄教。”

⒉  明 清 时缉捕罪犯的差役。 明 代役长称档头,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 清 代番子,由协领官统率,归刑司指使,司缉捕刑杖。另有户司番子,司照料贡物。参阅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三。

《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説 平安儿 小廝,偷了印子铺内人家当的金头面,还有一把镀金钩子,在外面养老婆,吃番子拏在巡检司拶打。”
《明史·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晁大舍 也不消掩藏, 唐氏 也不用避讳。只是瞒不过那两个女番子的眼睛,从新又步步提防起来。”

国语辞典

番子[ fān zi ]

⒈  旧日用来称呼外国人。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⒉  明清时稽查缉捕罪犯的差役。

《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

分字解释


※ "番子"的意思解释、番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番子见势头勇猛,正要逃走,二百人卷地齐来,犹如暴风疾雨。

2、若让张番子听见,你我都不好过!那张超做了一年的检校,早就将上上下下,经营得水泼不进,哪里还会畏惧赵煜,此时不下重手,更待何时?

3、他不是番子,也没有继承父亲的锦衣卫身份,以私谊称呼郑仁泰,也不算失礼。

4、这时红毛番子汤逊打马近来,连连说:斜斜,斜斜,恩忍。

5、公子,是东厂的人,看样子好像是一个挡头和三个番子

6、而且这儿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都是东厂的番子,他们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大瞪着双眼紧盯着过往的行人。

7、要去濠镜打秋风,成啊,红毛番子的买卖油水最多!

8、混一色:若一手胡牌只包含一种花色的序数牌和番子,而不论任何其它叙述,则可称为“混一色”,得3番。

9、我是个番子嘛,番子都笨,你快讲讲咱这首阳山嘛。

10、凡单钓停张的人,叫牌多是牌九、家声、番子,有时也会是28之类,绝无人去单骑尖张的。

11、旁边的东厂番子听见对面的出言不逊自是不忿,老者用眼神制止,这个当口儿,实在不能节外生枝,眼下那沉的最深的白莲余孽还没有浮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