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

赤膊


拼音chì bó
注音ㄔˋ ㄅㄛˊ
词性动词

赤膊

词语解释

赤膊[ chì bó ]

⒈  同“赤背”

bare backed;

引证解释

⒈  裸露上身。

《水浒传》第二七回:“那妇人一头説,一面先脱去了緑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 武松 轻轻提将起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个时候,人家赤膊摇扇还是热,他两个怎么闹出一身大毛来?”
鲁迅 《伪自由书·不负责任的坦克车》:“如果你上了他的当,真的赤膊奔上前阵,像 许褚 似的充好汉,那他那边立刻就会给你一枪。”

⒉  裸露的上身。

艾芜 《南行记·流浪人》:“矮汉子和小伙子总在路上打起半边赤膊,或是上身完全裸露出来。”
欧阳山 《三家巷》七:“却巧这时候 周炳 刚冲过凉,打着赤膊,穿着牛头裤,从家里走出来。”

国语辞典

赤膊[ chì bó ]

⒈  裸露上身不穿衣服。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一个汉,浑身赤膊。」

如:「打赤膊」。

英语bare to the waist

法语torse nu

分字解释


※ "赤膊"的意思解释、赤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连日举办的北京房地产交易会上,售楼公关小姐几乎赤膊上阵散发材料。

2、袒胸露背,赤膊上阵;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些失误,言行粗鲁,喝倒彩或发出“喔”。

3、一些暴徒公然赤膊上阵,大打出手。

4、第三条船的下甲板上,一位年纪稍长的船夫正赤膊倚在一支桨上,茫然地瞪着我们的船。

5、个人而言,对于那些大热天赤膊跑步者我没什么意见。

6、很多男性赤膊上阵,其他一些人则穿着旧衣服,戴着头盔、眼罩或披着塑料防护布.

7、入秋过后天气转,早早晚晚寒意添;此时别再赤膊又露体,否则感冒把病患;秋气主燥易伤肺,免疫下降难抵寒;要想入秋防秋寒,早睡早起常锻炼。

8、我从前从来没有看见他赤膊,现在一看见他的身体使我惊讶不已。

9、虽然屋内有人,但当初大学时经常在寝室赤膊纳凉的孟奇并无不适,迅速将衣物褪下,换上了僧衣。

10、搞经济是国民的事,而不是政府的事。政府只能通过政策来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方利益,而不是赤膊上阵去搞经济。否则的话,你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能不腐败吗?

11、轩辕子这边,乃是一个中年汉子,手持一杆长矛,赤膊敞胸,十分威武雄壮。

12、此时,从武陵村外快速走来一行人,前方三人骑着高头大马,手握血红大刀,后方跟着三十余人,均是上身赤膊,膀大腰圆,手里持有各种“武器”。

13、坦诚相见,那得“赤膊上阵”陈承当惯捧哏的“毕姥爷”,这次“摊上大事儿”了。

14、夏天吃客的景象尤为壮观,太阳还未落山,很多食客就蜂拥而至,男人不顾面子,赤膊上阵,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地在阳光下围住火锅,烫吃牛杂。

15、枪炮没有子弹了,没有弹药了,修道者没有内力了,他们丢掉了枪械,脱掉了上衣,赤膊上身,展开了血淋淋的肉搏战,白刃战,刺刀战。

16、男人就应该赤膊上阵!第八十九章。

17、不准染彩色头发,不许穿拖鞋与赤膊者进入教学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18、反革命暴徒以为时机已到,公然赤膊上阵,大打出手。

19、只见那人蓬头散发,泥垢卧脸,双目聚神,衣不遮体,赤膊露腿,脏兮兮,臭烘烘,脏兮兮如烂泥附体,臭烘烘似粪土糊身,手捧残碗碎片,逢人跪行九叩大拜之礼。

20、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滚烫的泥和水,赤膊,短裤,揩汗布系在腰间,那是闻一多的“豆腐砖”体,整齐的艰辛,以黑红背脊上的汗滴为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