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āng

三纲


拼音sān gāng
注音ㄙㄢ ㄍㄤ

繁体三綱

三纲

词语解释

三纲[ sān gāng ]

⒈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⒉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汉 班固 《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
《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三纲实繫命,道义为之根。”

⒉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国语辞典

三纲[ sān gāng ]

⒈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
《三国演义·第四回》:「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⒉  中国佛教寺院中管理僧众的三个职务。分别是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

《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

德语die Drei Verbindlichkeiten (Schlüsselbegriff des Konfuzianismus)​ (S)​

分字解释


※ "三纲"的意思解释、三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虽然我一再希望她直呼我的名字,但她总能摆出一堆三纲五常之类的大道理令我哑口无言,我自问不论口才还是见识都和她差得远,所以也只能由着她了。

2、如今大明文贵武贱,而且尊师重道之风列属三纲五常,就算自己眼里惩罚这两个学生,一般来说也不会说什么。

3、虽然她知道媚儿是舞姬出生,只是以前也见过媚儿,知道她不是那种随便的女子,也遵守着女子的三纲五常。

4、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5、今天下溺矣,百姓如坐水火,三纲已绝,四维已折,天怒于上,民怨于下,天翻地覆之时,四海鼎沸之际。

6、一块清凉石,一串佛珠,牵引她穿越三百年,穿越三从四德,穿越三纲五常。

7、众人无不大惊,此时封建礼教之风甚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一不可逾越,再者江湖中人,信誉为重,商唐两家早有婚约,如今唐三娘未婚先孕,实是大为羞辱商家。

8、儒生李旭阳家道中落,当再次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时,他放弃了以往所谓三纲五常,作出一个郑重无比的决定—当一个乱臣!

9、这股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10、儒家作为主流文化,其思想核心为提倡“仁爱”、“克己复礼”、“舍生取义”等,注重“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及“八目”的个人修养。

11、先秦礼教不同于封建礼教,封建礼教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而先秦礼教的本质则是以“五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12、大本一心也,大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胡宏

13、又修道者,应由人道修起,人道必需要修中华之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人道全,则天道近,圣贤可冀矣。

14、骆驼生驴子,怪种。你得好好的学习一下小时候的三纲五常,行为规范点。

15、天仁大陆是儒道世界,遵从三纲五常,一家之中,拥有士族身份的家主最大。

16、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

17、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18、具疏臣商容奏:为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已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天子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夜祗惧,以祀上帝,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

19、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20、大本一心也,大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