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钵


拼音yī bō
注音一 ㄅㄛ

繁体衣缽


衣钵

词语解释

衣钵[ yī bō ]

⒈  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legacy; Buddhist monk’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衣钵”。

⒉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和尚收拾衣鉢被窝,打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菴门。”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鉢,传自 达磨,藏 广东 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鉢则 魏主 所赐。”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 惠能 ﹞在原籍死后移灵 曲江 南华寺,六十年代初 南华寺 还有他的‘真身’和‘衣钵’。”

⒊  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传家有衣钵,断狱尽《春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孟轲》:“孟氏 之学,识其大者,真若登 孔子 之堂而受衣鉢也。”
清 赵翼 《奴子陆喜善蒸鸭戏调子才》诗:“浅夫好为师,竟尔付衣鉢。”
马南邨 《燕山夜话·宛平大小米》:“他由于家学渊源,继承他祖父的衣钵,书画也都有专长。”

⒋  借指僧家的衣食,资财。

《八琼室金石补正·僧惠等造天宫像记》:“遂捨衣鉢之餘,採石名山,访巧求能,愿雕真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寺僧 广明,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亦且衣鉢充实,家道从容,所以士人每喜与他交游。”

国语辞典

衣钵[ yī bō ]

⒈  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⒉  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

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
《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分字解释


※ "衣钵"的意思解释、衣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知宾师(寺中专管接待外来人员之僧职)说:‘要想受戒,每人交单银一两五钱,衣钵自备。

2、继承父亲衣钵的大哥,在社会上居有主导地位,苦恼他的,可能是他的蠢动欲望。

3、现在的切尔西似乎继承了破坏之王的衣钵——而德罗巴则是首席刽子手。

4、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布朗将肯定接过布莱尔的衣钵,成为下一任英国首相。

5、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6、骆怀山是本土派,继承了前任书记的衣钵,根深叶茂,是淮州官场的绝对权威。

7、你的骨子里仍然是纳粹的衣钵,你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8、她继承了马虹太极拳之衣钵,而成为太极一代宗师。

9、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处继承衣钵,来到广州法性寺弘法。

10、古木爷爷说这事散修,有些散修自知大限将至,不愿自己的一身绝技消失,便会寻找天资聪颖之辈,加以培养将自己的衣钵相传。

11、犬子马远,年庚十八,师承东海门下云寿仙人,被收关门弟子,一去便是十余载,尽得仙人衣钵,年初方回。

12、那时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生在哪里也死在哪里,他们一般是继承父辈的衣钵

13、由于杨公无后,继承衣钵的二徒便在三僚停驻下来,繁衍生息。

14、于是一批新领导人纷纷起来继承他的衣钵

15、约翰毕业后,便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当了一名律师。

16、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17、你有没有觉得担起女同社会的衣钵很吃力?

18、鬼谷子既有六韬三略,又擅长于纵横之术,更兼有祖宗衣钵,甚至精通占卜预言,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19、故事发生在神秘的维京人世界,一个名叫Hiccup的年轻维京男孩为继承父亲衣钵要成为一名屠龙者。

20、难怪,欧阳建青文武双全,如能继承李北洋衣钵,倒是喜事一件啊,这份奏折先放在这里,朕晚上仔细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