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shì

游士


拼音yóu shì
注音一ㄡˊ ㄕˋ

繁体遊士

游士

词语解释

游士[ yóu shì ]

⒈  指战国时的说客。

⒉  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人。

引证解释

⒈  指 战国 时的说客。

《韩非子·和氏》:“官行法则浮萌趋於耕农,而游士危於战陈。”
《史记·孟尝君列传》:“天下游士冯軾结靷东入 齐 者,无不欲彊 齐 而弱 秦 者;冯軾结靷西入 秦 者,无不欲彊 秦 而弱 齐 者。”
宋 曾巩 《<战国策目录>序》:“战国 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於説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⒉  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人。

汉 桓宽 《盐铁论·晁错》:“日者, 淮南、衡山 修文学,招四方游士, 山 东儒墨咸聚于 江 淮 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
《后汉书·孔融传》:“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歛葬之。”
《新五代史·李从荣传》:“从荣 又命其寮属及四方游士试作《征淮檄》,陈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古代称从事游说活动的人。 《国语·齐语》:“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於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吕不韦 为相,封十万户,号曰 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唐 李百药 《寄杨公》诗:“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管子·八观篇》云:‘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谓游士不及土著。”

国语辞典

游士[ yóu shì ]

⒈  奔走四方以谋生计的人。

商君书·农战:「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
《后汉书·卷七〇·孔融传》:「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敛葬之。」

分字解释


※ "游士"的意思解释、游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些日子朝中乱成一团,天启帝降罪刘志选后,御史游士任、给事中毛士龙等人接着上疏要求追查谣言。

2、武士的节操多于土豪,土豪的节操多于游士,游士的节操多于流氓无产者。

3、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4、有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

5、郦生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6、领主浑身是宝,经常会有一些猎人、流浪者、到处潜伏的游士会趁别人大战之后,来此找东西。

7、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

8、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9、在经济生活和辞赋创作的结合上,汉初游士找到了延续生命与实现价值的新天地。

10、让我们先搁开这些或许过于抽象的理论言说,通过中国传统的游士阶层的消失这一例子,来考察中国文明的性质。

11、同一时期,另一名英国游士w。

12、目挑心招,捭阖以为术焉,则可以钳塞天下之游士

13、未等朱西说完,梁逸便已经明白,这位感情就是修仙界传说中的游士了。

14、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

15、这种风气是在战国游士之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又是汉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