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ì

馈遗


拼音kuì yí
注音ㄎㄨㄟˋ 一ˊ

繁体饋遺


馈遗

词语解释

馈遗[ kuì yí ]

⒈  馈赠。

present a gift; make a present of;

引证解释

⒈  馈赠。

《史记·孝武本纪》:“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餘金钱帛衣食。”
《南史·萧洽传》:“洽 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飢寒。”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

⒉  餽遺:赠与。餽,通“馈”。

《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 及夫人因厚餽遗 子楚,而请 吕不韦 傅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举朝文武阉寺,皆有餽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向慕之,每以餽遗阶进。”

国语辞典

馈遗[ kuì wèi ]

⒈  赠与财物。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

馈赠 赠送

分字解释


※ "馈遗"的意思解释、馈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任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2、联中的“馈遗”、“苞苴”是指贿赂送礼。

3、既以官而得富,还以富而市官,此馈遗之积弊。

4、想到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5、待此行所得诸台及诸郡馈遗路赆之物,悉将来为此女的嫁资。

6、翻开《清实录》,严厉指斥和禁阻官员之间“迎往送来,交际馈遗”、“馈送燕会”、“聚饮成风”的上谕几乎史不绝书。

7、父之于子,兄之于弟,若但知馈遗恒产,而不诲以立身之方、谋生之技,其子弟不放情佚欲、丧产败家者几希。

8、南朝宋文帝时,义康总专朝政,四方馈遗,“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品供御”。

9、这是好事,中秋嘛,“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里的家人欢聚,总比耽于“人情账”算计要惬意,虽少些盘算,却多些趣致。

10、侍郎胡家玉,以收受官文馈遗,革职留任,并毋庸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官文旋革去总督。

11、他“门无杂客,不通贿赂”“虽好宏奖,而不受私谒,有馈遗者,必拒之”。

12、于成龙律己甚严,又不做交际馈遗之事,不带家属赴任,不许仆从挥霍,生活甚为清苦。

13、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14、近读一篇文章,谈及唐代宰相陆贽,说他“诸道馈遗,一皆拒绝”,就连当时的德宗皇帝也开导他:下属送点马鞭、靴鞋之类的小礼,但受无妨。

15、张之洞“所到各省,从不用门丁,不收门包,不收馈遗礼物”。

16、他在福建汀州盐局任上,“首严非义之取,鄙陋规,绝馈遗”,深得民心。

17、哪些人情世故呢?“馈遗常责报偿,且每望其溢量逾值,送礼大可生利”。

18、顾协重打送礼者的消息迅速传开,从此顾家“绝于馈遗”,再也没人敢送礼和请吃喝了。

19、第二款,是出入明宗妃子脱忽思宫闱,越分无礼;还有私受馈遗,妄作威福条诸款,亦列入奏中。

20、他在福建汀州盐局任上,“首严非义之取,鄙陋规,绝馈遗”,深得民心。【造 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