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什一


拼音shí yī
注音ㄕˊ 一

什一

词语解释

什一[ shí yī ]

⒈  十分之一。

⒉  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⒊  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引证解释

⒈  十分之一。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 显 及二子与焉。 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

⒉  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管子·治国》:“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
《穀梁传·哀公十二年》:“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范宁 注:“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赵岐 注:“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三代之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⒊  以十博一。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姓 王 名 真,字 彦实,乃 弘农 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玉翁 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

国语辞典

什一[ shí yī ]

⒈  十分之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分字解释


※ "什一"的意思解释、什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帮邪恶的施法者威胁商人和农民,如果他们不按月支付什一税,就会遭遇魔法造成的厄运。

2、虽然她正式离开了该教堂,但她仍然对教堂缴纳什一税.

3、欢迎他们的什一税,不欢迎他们的虚伪和说教。

4、什一奉献,或奉献金钱用作教会事工,并非是为保留会友资格而缴纳的税款。

5、教会大分裂及公会议运动造成了属灵收入的锐减,圣俸出缺收入、褫夺收入等被禁止,什一税和协助金很难征得,授职费与年金收入急剧下滑。

6、我父亲打算把我当作儿子中的什一捐奉献给教会,所以在八岁上就把我送到语法学校去念书。

7、古代为什一税,秦时佣耕豪田为什五税;第二组,秦人口赋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第二组,古代徭役一年三日,秦之“力役”则三十倍于古。

8、郡官、主兵官有窠占,寓公有借事,存留者不什一

9、尽管教会的财政收入是保密的,但是因为虔诚的摩门教徒必须缴纳什一税,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因此教会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10、昨天是波什一开场就手感火热,热火先声夺人,全场领先步行者,三节战罢就以80比64领先,提前锁定胜局。

11、年税率在什一至三什一不等,但这项税收只在特定时间征收。

12、现在,我先尽我的财力进行布施“什一税”,【造句 网】然后再在其他的一些项目中补齐差额款项。

13、负责一个教区的主管牧师在多少事要做啊,首先他得制订什一税的条例,既要订得于自己有利,又要不侵犯地主的利益。

14、有时特使也会采取什一抽杀法:每报数到第十个的军团士兵就会被其长官击杀作为惩罚。

15、受困于租税、进口税、财政关税、商品关税、什一税,估价税费及其他费用的拖累,国家经济越来越不景气。

16、现在,我先尽我的财力进行布施“什一税”,然后再在其他的一些项目中补齐差额款项。

17、我经常是先交“什一税”,因为为了达到我生活中的目标,我和我的生意需要有大量的金钱来周转。

18、我可以改变“天课”的形式,甚至改变布施的数量,但我永远不会停止缴纳自己的“什一税”。

19、你们向教会交什一税,还感恩野兽们让某人祈祷。

20、民生方面,允许百姓进入国家禁苑;将关口渡口之税都恢复到什一;又派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