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wéi wǔ gōng
注音ㄕˊ ㄨㄟˊ ㄨˇ ㄍㄨㄥ
成语解释
十围五攻
繁体十圍五攻
词性成语
⒈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⒈ 后因以“十围五攻”谓十倍于敌,可以合围;五倍于敌,可以攻战。
引《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后汉书·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李贤 注:“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
⒈ 语本若兵力超过敌军十倍,则采取围攻的方式;若兵力超过敌军五倍,则采取集中攻击的方式。
引《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
1、至明代,俞大猷作《拙速解》,认为天下统一后,堂堂正正地打仗,十围五攻,力求“万全之画”,应讲究巧而不嫌其迟。
2、孙子之所以论述“十围五攻”的不同战法就是讲究策略的选择,力争上策,准备中策,避免下策。
3、现在是我强敌弱,按照十围五攻的原则,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4、郭图知道袁绍急功近利,自视甚高,就和审配一起说,兵法讲,我方十倍于敌就包围,五倍于敌就进攻,旗鼓相当就可以打他一仗(十围五攻,敌则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