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fèng

鸣凤


拼音míng fèng
注音ㄇ一ㄥˊ ㄈㄥˋ

繁体鳴鳳

鸣凤

词语解释

鸣凤[ míng fèng ]

⒈  指《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

皆奏鸣凤。——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更奏鸣凤。

the name of a drama in Mi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凤凰。传说中的瑞鸟。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能翔 岐 阳之鸣凤,纳 虞氏 之白环。”
李善 注:“《国语》:周 内史 过 曰:周 之兴也,鸑鷟鸣於 岐山。”
晋 张协 《七命》:“鸣凤在林,伙於 黄帝 之园;有龙游渊,盈於 孔甲 之沼。”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説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 岐山 鸣凤,两头蛇 南阳 卧龙。”

⒉  后即以“鸣凤”比喻贤者。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廉寄幕下诸公》:“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明 杨慎 《春兴》诗之五:“争传鸣凤巢阿阁,可见飞鸿出罻罗。”

⒊  泛指杰出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⒋  凤凰鸣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观游龙於神渊,聆鸣凤於高冈。”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覿翔鸞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江 南之竹, 弄玉 有鸣凤之簫焉。洞阴之石, 范 女有游仙之磬焉。”

⒌  凤鸣喈喈。比喻夫妇和睦。

《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

国语辞典

鸣凤[ míng fèng ]

⒈  凤鸣。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⒉  比喻珍贵华美、世所罕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⒊  明王世贞所撰的《鸣凤记》。叙述杨继盛劾严嵩的故事。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

分字解释


※ "鸣凤"的意思解释、鸣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难怪后人为她特意编演了一出大戏《鸣凤记》。

2、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3、朝阳鸣凤,一路康庄吟产灞,江山如此多娇。

4、“妈说花园里头有鬼,”淑贞捏着鸣凤的手,用颤抖的声音分辩道。

5、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6、二是“笑笑生”是“萧箫笙”的谐音,箫笙都可作“凤吹”,即隐指“鸣凤”。

7、虽恩、吴两提调对于变通旗制办法,本来极有主张,及见各堂对于此事均在有意无意之间,亦遂嚓口无言,不敢独作朝阳鸣凤

8、这一刻雪依心头百转,拿着朝阳鸣凤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那卓尔拉拉奥斯达,两个人悄悄的走了。

9、他也放下了碗筷,鸣凤便绞了一张脸帕给他送过来.

10、落日光透过木格窗,凤台染上昏黄,斑驳剪影落了一地,云初痴痴望着萧鸣凤拉长的身影,自己一点一点挪过去,与萧鸣凤的影子融合。

11、说话的婢女鸣凤,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脑后垂着一根发辫,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子。

12、9天前,楚天风姿飒爽地走进了鸣凤山脉中历练。

13、“够了,这三枝就够了,”鸣凤欢喜地说.

14、你们两个人,真可算得本朝一对儿朝阳鸣凤了。

15、一个毫无知觉,被虫丝线穿满的黑鸣凤慢慢坐起身来,然后俯身在血奴的身体前,捧着血奴的**吸允起来。

16、既憩行李,时甫过午,入叩何公巢阿,一见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天黑后打更,仍命其长君送至寺宿焉,何名鸣凤,以经魁初授四川郫县令,升浙江盐运判官。

17、这两日附近的鸡鸭都被姑娘吃光了,所以,只怕没办法做出姑娘设计的菜式‘鸣凤朝阳’来。

18、于是潜龙起蛰,鸣凤朝阳,濠州大陆,竟出了一位不文不武,亦文亦武的真人,拨乱致治,诞膺天命。

19、有《?州山人四部稿》、《?州山人续稿》等,一说传奇剧本《鸣凤记》也是他的作品。

20、不用载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