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ǎi

乃可


拼音nǎi kě
注音ㄋㄞˇ ㄎㄜˇ

乃可

词语解释

乃可[ nǎi kě ]

⒈  竟可。

⒉  才可。

⒊  岂可,那可。

⒋  宁可;宁使。

引证解释

⒈  竟可。

《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⒉  才可。

《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耳。”

⒊  岂可,那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 纵任不拘,时人号为 江东 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南齐书·张敬儿传》:“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听君子之言,岂可罔灭天理,一何若兹?”

⒋  宁可;宁使。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将来今日目前,见这箇弱事,乃可不要富贵,亦不藉你官职。”

国语辞典

乃可[ nǎi kě ]

⒈  竟可。

《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⒉  才可。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⒊  那可。

《南齐书·卷二五·张敬儿传》:「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听君子之言,岂可罔灭天理,一何若兹?」

⒋  宁可。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丑女缘起》:「将来今日目前见这个弱事,乃可不要富贵,亦不籍你官职。」

分字解释


※ "乃可"的意思解释、乃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2、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

3、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4、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5、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视,何敢有辞!然湘州经蜀寇之馀,民物凋弊,若得之部,比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虽复灰身,亦无益也【造 句网】。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7、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8、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

9、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10、凡诲人者必先自省,知己之学已至,乃可诲人。钱琦

11、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

12、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13、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14、臣奉承诏命,惟力是视,何敢有辞!然湘州经蜀寇之馀,民物凋弊,若得之部,比及三年,乃可即戎;苟未及此,虽复灰身,亦无益也。

15、子之问也,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而精,乃可长生。

16、古今立国之道,惟在整饬纪纲,修明法度,使内外相系,强弱相安,乃可巩固国基,争存宇内。袁世凯

17、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诅有当哉?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叶天士

18、我有芍药之诗,清菊之歌,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乃可,念之如何?当此秋露如珠,秋月如玉,明月白露,光阴来去,与君之别,思心不绝!

19、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20、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