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气血


拼音qì xuè
注音ㄑ一ˋ ㄒㄩㄝˋ

繁体氣血
词性名词

气血

词语解释

气血[ qì xuè ]

⒈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
气血两虚。

qi and blood;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气和血。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后稟气血於父母。”
宋 梅尧臣 《种胡麻》诗:“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老人血气多滞,拜则支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⒉  气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

⒊  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国语辞典

气血[ qì xuè ]

⒈  中医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抱朴子·内篇·勤求》:「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
《红楼梦·第六七回》:「况且姑娘这病,原是忧虑过度,伤了气血。」

分字解释


※ "气血"的意思解释、气血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肝之气血是“肝者,罢极之本”的物质基础。

2、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调理气血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3、《濒湖脉学》云:“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4、心脑病的根本是气之病,抑或血之病,或是气血同病。

5、气血方刚的修炼要诀慢慢的运行。

6、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缺乏,面色少华。

7、(挥戈退日):以10%的气血打出300%的暴击,不可避免。

8、说话间,暗夜骑士的气血也跌落到了低谷。

9、因此运用多种治法从气血论治心脑病颇有效验。

10、滑利关节、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11、长期反复出血后,多见气血亏耗,气虚不能摄血,治当益气摄血。

12、既维系着传统的气血,也洞开现代的朗光。

13、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在体表的特殊部位。

14、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15、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眩晕。

16、因为人在怀孕时,气血比较旺盛,需要供给胎儿,滑脉便是气血充盛之象。

17、气血方刚的年纪,再加上这种尤.

18、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亏者宜之。

19、百脉皆通,气血充盈,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0、休息取调节气血,不必成寐;读书取畅适性灵,不必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