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n xí
注音一ㄣ ㄒ一ˊ
繁体廕襲
⒈ 袭承先辈相应的爵位。
⒈ 旧时因先辈有功,子孙受庇荫而承袭官爵。
引《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母图亲儿荫袭,故当父方死之时,计令臣弟 李承祖 十岁孩儿,亲往战场,寻父遗骨。陷之死地,以图己私。”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荫袭出身,做到按察司。”
许地山 《换巢鸾凤·歌声》:“他底祖上,不晓得在那一代有了战功,给他荫袭一名轻车都尉。”
⒈ 承袭先辈的名位爵禄。也作「荫袭」。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日有个姓刘的,是个荫袭公子,到京师荫袭求官,数年不得。」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按察司姓崔,是太监的姪儿,荫袭出身,做到按察司。」
1、弟为北周邢国公之孙,大隋柱国将军、蒲山公之子,蒙荫袭国公之位,碌碌无为,征逐酒食,销魂胭脂。
2、荫袭、保举、科举、捐纳、新式学校培养及留学生。
3、庶子的法律地位,除了在析分家产方面,其他如荫袭制度、婚姻的选择等,其地位低于嫡子。
4、内荐魏忠贤修城建坊荫袭;参劾孙承宗欺君误国,乞赐罢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