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à chì
注音ㄅㄚˋ ㄔˋ
繁体罷斥
⒈ 罢免斥退。
⒉ 废除;排斥。
⒈ 罢免斥退。
引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公尝疾士大夫交通权近,至是,亦有伪作公乞罢斥宦官章传播者。”
《明史·王瑞传》:“伏覩 英庙 復辟, 景泰 倖用者卒皆罢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督抚不称其职,朝廷立予罢斥。”
⒉ 废除;排斥。
引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家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⒈ 免职、免除。也作「罢退@@@罢黜」。
例如:「这次贪污案有不少官员牵涉其中,纷纷遭受罢斥或牢狱之灾。」
1、自桓灵二帝以来,朝廷阉宦当道,罢斥忠贞,甚至公然买官鬻爵,朝局日渐败坏,以至一发不可收拾。
2、尽管袁世凯没有丢掉性命,仅仅被罢斥开缺,已足以鼓舞海外维新派的士气。
3、据史载,罢斥奕勖内阁之前,载泽将为第二任*理大臣的呼声非常高,但是,奕勖却以“甘让权利于私友,决不任孺子得志”为宗旨,加以阻挠。
4、可是,他虽“功成”却未能“名就”,相反,却遭到了罢斥。
5、章惇遭到罢斥,任越州知州,在赴任途中即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6、朕于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罢斥,仍复优容姑息。
7、清朝的武官则“自副将以下,年六十者概予罢斥”,这是因为军营需要朝气、忌讳暮气,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