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ēng xùn
注音ㄕㄥ ㄒㄨㄣˋ
繁体聲訓
⒈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的方法。
英use similar sound wor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
⒈ 声威教化。
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 楚 夏 移情。”
李善 注引 扬雄 《与桓谭书》:“望风景附,声训自结。”
张铣 注:“训,教也。言不作声誉教示而下人感其道德,已移情於善道矣。”
《梁书·武帝纪中》:“今声训所渐,戎夏同风。”
⒉ 训诂学术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
引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声训’的办法是采取同音的字或双声迭韵的字作为解释。”
⒈ 以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释字义,求其语源。
1、本文即对《说文》中的“酒”、“马”、“羊”、“媒”四条声训主要从文化史的角度进行了疏证和阐释。
2、从科学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先秦两汉声训中两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同源关系、亲缘关系和异源关系。
3、声训是儒家正名的重要手段,到荀子这里得到了最充分体现。
4、声训是早期汉语词源探索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其看做词源学中的探源方法要比看做训诂学中的训诂方法更为合理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