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ǎ yá
注音ㄇㄚˇ 一ㄚˊ
繁体馬牙
⒈ 即马牙硝。
⒉ 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
⒈ 即马牙硝。参见“马牙硝”。
引唐 卢照邻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昔在 关西 太白山 下,一隐士多玄明膏,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二:“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⒉ 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
1、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
2、固定构件为带有马牙榫、马牙榫槽的固定板。
3、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
4、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它们才长到驴子般大小,有了马头马脸马牙,逐渐退去三趾,形成单蹄,真正地像个“马”了。
5、这些断离的牙板会角化成上皮珠留在颌骨内,个别情况下被排除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形成“马牙”。
6、俗称”马牙“,于出生后数周或数月消失。
7、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8、砌筑马牙槎尺寸、高度、位置等留设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