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bái

飞白


拼音fēi bái
注音ㄈㄟ ㄅㄞˊ

繁体飛白

飞白

词语解释

飞白[ fēi bái ]

⒈  一种特殊的书法,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的白地,像用枯笔写成的样子。也叫飞白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 东汉 灵帝 时修饰 鸿都门,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 蔡邕 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 魏 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 张怀瓘 《书断》上:“飞白者, 后汉 左中郎将 蔡邕 所作也。

王隐、王愔 并云:飞白变楷製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 李绰 《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在 鸿门 见匠人施堊箒,遂创意焉。”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
清 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⒉  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好写起人形,欲图 殷荆州。

殷 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 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仁宗 万机之暇,无所翫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 钱谦益 《戏题万户部小像》诗:“荆州 恰好添飞白, 子夏 何妨戴小冠。”

⒊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

国语辞典

飞白[ fēi bái ]

⒈  飞白书的简称。参见「飞白书」条。

⒉  白,白字、别字。飞白指将语言中的方言、俗语、吃涩、错别,故意加以记录或援用的修辞方法。

分字解释


※ "飞白"的意思解释、飞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她回头,全班安静而诡异的看着纳兰飞白的一行一动,许久爆发出笑声,五皇子锦和觉得很丢脸,这就是信誓旦旦说要罩着他的白痴么,还是先顾好她自己吧。

2、巫野连忙将视角调整过去,就看到一名身穿蓝色长衫,两鬓飞白,留着五柳长须的中年男人穿过竹林,不徐不疾地朝雅舍走来。

3、船尾羽浪飘逝,舷跳飞白,近处橹声桨影,沙鸟翩翔,远眺水天之际,寥廓杳茫,一幅莽莽苍苍的海天胜景。

4、秦飞白当下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讲给彭长清得知,那彭长清明瞭缘由之后也是忍俊不住,连呼可惜自己错过了好戏,跟着秦飞白大笑起来。

5、清风送花香,热潮蠕动挤长廊,莫道碧水东逝尽,怎奈花瓣蝶无双,谁料长堤飞白絮,一队飞鸿寻故乡,哪总愁酒玉簪凉,青春志远尽徜徉。愿你快乐安康!

6、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

7、在运笔中的中锋转侧锋,行笔中的提按飞舞,墨色淡浓配置以及渴笔、湿笔、飞白的运用都有很深的研究。

8、他的文章时常出现一些飞白,读来颇有风趣.

9、河水若隐若现穿行在高山峡谷中,犹如挥洒在高原上的一幅狂草,时疾时缓、大开大合、飞白激浪、虚静蕴藉……netease。

10、这黑岩利牙狗在凡人之中也是大大有名的恶兽,不过这在园子之中养出来的却是没有半点野性,见到慕飞白一剑点来却是想要仓皇逃跑。

11、本文试通过译法例析探寻飞白辞格的汉英翻译策略。

12、他苦心琢磨,勤于练习,竞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出一种独特的飞白书来。

13、不计辛劳只奉献,三尺讲台,夜灯长明,两鬓飞白混不见,赤诚之心不一般,桃李天下,香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教师节感恩无限,真挚祝福,真心相传,唯愿您安康永远!

14、纳兰睿炎以为把飞白送进了学堂,他就会好过些,齐素雪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她认为,只要这父女两不凑在一块,那么就是天下太平。

15、奇篆是指古代篆体中形形色*的象形字和变体字,如雅园碑林中雕刻的悬针垂露柳叶倒薤、科斗蜩虫、芝英飞白、龙爪龟篆、鸟篆等数十种篆体。

16、陈岳心中暗笑,他乃是故意戏弄秦飞白的,当下也不为已甚,从行囊中取出干粮和清水递给秦飞白

17、此际听到秦飞白应允小二会客的言语,竟不等小二相请便自行往店里行来,陈岳走得匆忙,两下里避让不及竟然结结实实的对撞了一下。

18、本不欲高攀,奈何好友盛情。by——顾飞白。书海沧生

19、反复、镶嵌、超常搭配、仿拟、飞白、拟字等是广告在词语运用方面常用的修辞手法。

20、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古人称其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