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

词语解释
市舶[ shì bó ]
⒈ 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⒉ 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引《新唐书·卢奂传》:“污吏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远俗为安。”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宝,可往营致,因言市舶之利。”
《明史·外国传四·琉球》:“贡使至 浙江,典市舶者復请籍其所齎。”
⒉ 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
引《宋史·食货志下八》:“九年, 集贤殿 修撰 程师孟 请罢 杭,明州 市舶,诸舶皆隶属 广州 一司。”
分字解释
※ "市舶"的意思解释、市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2、这里的造船业也是仅次于明州和泉州,同时还是大宋四个对外贸易的商港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明州、泉州、广州,皆设有市舶司管理。
3、元朝征服了南方之后,恢复实施了市舶司制度,并在庆元、上海和澉浦增设了三个市舶司。
4、南宋朝廷在“上海务”的基础上设立了管理商船贸易的市舶分司,并正式建立“上海镇”,地址就在今天的中华路、人民路环线内。
5、元代中期,负责泉府司和市舶司的沙不丁,先后管理海外贸易二三十年,拥有可与澉浦杨氏相比的庞大私家船队。
6、市舶官员的所作所为不只是个人行为,同时也代表着宋王朝的国家形象,以至影响财政收入。
7、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
8、除广、泉、明三州外,又在温州(今同,1132年)、江阴军(江苏今县,1146年)设市舶务,在秀州海盐县澉浦镇(浙江今县今镇,1250年)设市舶场。
相关词语
- dà shì大市
- hù shì互市
- cǎo shì草市
- dàn shì淡市
- guān shì关市
- guān shì官市
- qiáng shì强市
- jí shì集市
- gòng shì贡市
- hòu shì后市
- fāng shì坊市
- xiàn shì县市
- cháo shì朝市
- dēng shì登市
- chéng shì城市
- guī shì归市
- gǒu shì狗市
- yè shì夜市
- shì jià市价
- dū shì都市
- quán bó泉舶
- mù bó木舶
- fān bó帆舶
- yóu bó游舶
- bó wù舶物
- bó zhǔ舶主
- shì bó sī市舶司
- bó huò舶货
- hǎi bó海舶
- guǎng bó广舶
- bó jiǎ舶贾
- kūn lún bó昆仑舶
- yùn bó运舶
- bó chuán舶船
- gòng bó贡舶
- bó chào fēng舶趠风
- chuán bó guó jí船舶国籍
- mán bó蛮舶
- bǎo bó宝舶
- jiǎ bó贾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