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

词语解释
避乱[ bì luàn ]
⒈ 躲避战乱。
引证解释
⒈ 躲避战乱。
引《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诸葛瑾 字 子瑜,琅邪 阳都 人也, 汉 末避乱 江 东。”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陶》:“大中 中,避乱入 洪州 西山,学神仙咽气有得,出入无间。”
《花月痕》第四九回:“不想无意之中,却説起一个亲事,是 江 南 叶 姓的女儿,避乱随母,依个胞叔,远宦 长安。”
国语辞典
避乱[ bì luàn ]
⒈ 逃离乱世。
引《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近避难 避秦
分字解释
※ "避乱"的意思解释、避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没有一部真实信史,一个国家难避乱国亡国之难。
2、熊十力因避乱一路南下,从杭州乘汽轮抵达广州,随行的有幼女熊再光、养女熊仲光和一男仆。
3、商铺被迫落闸“避乱”,巴士等公共交通一度暂停。
4、昔年南宋末代皇室得岳武穆遗文,由此避乱于桃花源,乃使国祚续存。
5、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居江东,鲁肃曾荐之于周瑜。
6、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扶养长大,后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辅佐刘备之后,又夙夜在公,鞠躬尽瘁。
7、公元前532年,齐国内乱,孙武避乱出奔吴国,和刘勰祖先自山东投奔南朝相似。
8、这场中央讨伐新桂系的战争,最终以新桂系的失败告终,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南下避乱,伺机再起。
9、关中人士避乱者多依之,茂搜迎接抚纳,欲去者,卫护资送之。
10、携带家眷渡江南迁,长子刘政来到溧水,了解到溧水有中山的别称,自己号中山,祖籍又在河北中山,所以他认为此处“可以避乱,可以桃源”,于是就定居在这里。
11、卞氏江阴始祖名卞王与,谱称嘉玉公,因当时所居常州一带战事频繁,避乱来到陶城卜居,勤业修行。
12、由于人马杂沓,引起缅甸国王的不安,他说:“此等非避乱,乃是阴图我国耳!”。
13、如《覆瓿集》卷一《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诗,作祥兴二年(1279)二月宋亡之初,时避乱山中,未归东莞。
14、在事发地,许多商铺被迫关门谢客、“避乱”。
15、据传昔岁元兵于清明节前后入侵潮汕,杀戮掠夺甚烈,灾民只好避乱山中。
16、而翟见远并未远走避乱,而是带着对母亲的不舍与对日本兵的仇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毅然投入了抗日的革命事业。
17、唐玄宗避乱入蜀时,将蜀中著名的无相禅师迎请入内殿供养,又命成都县令杨竖为无相禅师兴建净众、大慈、宁国等寺。
18、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
19、朱重八卜了几次卦,想看看是避乱好还是投军造反好;但卦意好像是让他自己定夺。
20、不久,湘潭人唐世征避乱定居碧泉,感书院之荒废,与女婿胡禺(胡宏后裔)商议修之,至康熙初年始毕,作《碧泉书院记》以纪念。
相关词语
- bì lì避吏
- bì mǎ避马
- bì yùn避孕
- tuì bì退避
- bì jiǔ避酒
- bì jī避稽
- bì ài避碍
- duǒ bì躲避
- bì huāng避荒
- bì lù避禄
- bì pà避怕
- shǎn bì闪避
- bì qīn避亲
- bì lù避路
- bì jiù避咎
- bù bì不避
- bì jì避迹
- bì dīng避丁
- bì jié避节
- bì yǔ避雨
- luàn luàn hōng hōng乱乱哄哄
- hào luàn秏乱
- zhèng luàn政乱
- luàn fàng乱放
- cuàn luàn窜乱
- dǒu luàn陡乱
- kuáng luàn狂乱
- bì luàn避乱
- yín luàn淫乱
- sāo luàn骚乱
- bó luàn勃乱
- luàn bèng luàn tiào乱蹦乱跳
- chóng luàn崇乱
- nào luàn闹乱
- chěng luàn逞乱
- guǒ luàn裹乱
- fèi luàn沸乱
- guǐ luàn诡乱
- dòng luàn动乱
- huāng luàn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