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ū dàn
注音ㄐ一ㄡ ㄉㄢˋ
繁体糾彈
⒈ 举发弹劾。
⒈ 举发弹劾。
引《北齐书·赵郡王琛传》:“天平 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纠弹,无所迴避,远近肃然。”
《隋书·百官志上》:“皇太子以下,其在宫门行马内违法者,皆纠弹之。”
《元典章·刑部九·侵盗》:“御史臺、按察司纠弹之官,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盖信 莫公 素学,必不妄相纠弹,故深自引咎也。”
⒈ 纠正、弹劾官吏的罪状。也作「纠劾」。
引《旧五代史·卷一一五·周书·世宗本纪二》:「御史台官,任处宪纲,是击搏纠弹之地。」
英语to censure, to denounce, to impeach
1、国中二三新进小臣,逆料公主必危,寄华势焰将败,摭拾前过,纠弹一本,说他御敌无策、冒滥居功、欺君误国多事件。
2、第一次经略辽东,功勋未见,就被纠弹革职,回家种地。
3、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辈崛起,纠弹时政,号为清流。
4、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5、御史之职责,主要在于关注世事民政,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以及贪腐等种种罪行。
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是,像岳飞那样兢兢业业献身抗金事业的人,确实并无什么把柄,可资以纠弹。
7、在对诏中,他纠弹宦官和*贵而被流放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