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luàn

治乱


拼音zhì luàn
注音ㄓˋ ㄌㄨㄢˋ

繁体治亂

治乱

词语解释

治乱[ zhì luàn ]

⒈  安定与动乱。

⒉  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引证解释

⒈  安定与动乱。

《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

⒉  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
《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国语辞典

治乱[ zhì luàn ]

⒈  安定及动乱。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远方异俗之人,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
《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刘桢诗》:「既览古今事,颇识治乱情。」

分字解释


※ "治乱"的意思解释、治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3、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黄石公

4、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5、中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最终因为跳不出治乱兴亡的周期性怪圈而在世界上落伍,备受人欺侮。

6、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张履祥

7、中国古代的四灵中,龙能变化、凤能治乱、龟兆吉凶、麟性仁厚,然而,由于龙有着其独特的神性变化,故能居中国四灵之首。

8、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于民之忧乐。

9、必须从快从重处理,防患未然胜过治乱于未成。

10、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

11、2007年,湄潭县在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目标考核中,排名低至倒数第三。

12、迨道成以后,来往人间,视一切机械变诈,皆如戏剧;视一切得失胜败,以至于治乱兴亡,皆如泡影。

13、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14、他懂得人民在治乱兴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夫民者,万世之本,不可欺。

15、“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为《炎黄赋》谱曲的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黎夫先生。

16、,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7、凡战:固眾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

18、孙子以下这句话,又是一个证明:“治乱,数也.”。

19、我们无法突破治乱循环的困境,未能自生出近代宪政的关键亦是集体行动的困境问题。

20、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