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ī yè
注音ㄙ 一ㄝˋ
繁体私謁
⒈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⒈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引《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毛 传:“謁,请也。”
《史记·张丞相列传》:“嘉(申屠嘉 )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謁。”
晋 潘岳 《九品仪》:“庶公道大行,而私謁息矣。”
亦谓私下造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禁抑宗藩》:“上习知其弊,即位后,禁抑宗藩,不许交通外吏,除岁时朝见外,不许私謁邸第。”
1、质状非魁伟,如甚懦者;而庶僚请事,畏惕相顾,虽与语移晷,不敢私谒。
2、他“门无杂客,不通贿赂”“虽好宏奖,而不受私谒,有馈遗者,必拒之”。
3、到汉文帝时候,因为历来为人廉直,从不受私谒,不谋私利,不开后门,刚毅守节,先晋升为御史大夫,后又继任丞相。
4、后僦居城北,屏仆从,杜私谒,兴学教士,禁*博,汰侈靡,化民易俗。
5、且斜封官者,皆仆妾私谒,迷谬先帝,岂尽先帝意邪?陛下即位之初,用元崇等计,悉以停废,今又收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