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


拼音pī fà
注音ㄆ一 ㄈㄚˋ

繁体披髮


披发

词语解释

披发[ pī fà ]

⒈  头发披散。

披发当风。

with dishevelled hair;

⒉  散开的头发。

长长的披发。

a shock of hair;

引证解释

⒈  披散头发。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道中相逢多至数千人,或披髮徒跣,斩斫门关,逾墙入屋,或乘骑奔驰。”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见 伊川 之披髮,鸣 天山 而掛弓。”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姬韜容披髮,徒步相从。”

⒉  见“披髮左袵”。

⒊  谓出家为僧而未剃度。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和尚者,君少时尝披髮 广州 慧龙寺,故朋儕以此呼之。”

国语辞典

披发[ pī fǎ ]

⒈  头发散乱。也作「被发」。

《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

⒉  引申仪容不整,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也作「被发」。

分字解释


※ "披发"的意思解释、披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时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文身断发”者,有“披发”者,与秦国人的发式有着较大区别。

2、书生万念俱灰披发入山修道,千年之后终于成了仙人。

3、哭奠先堂,则杰之忠血已尽,能事已毕,便当披发入山,不与世间事。

4、这些玫瑰披发的气息真香啊!

5、那时候的中原人自称为礼仪之邦,把周边经济落后的民族称之为蛮夷,说他们“ 披发左衽 ”,“披发文身”,坚决与他们划清界限,叫做“华夷之辨”。

6、他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向全国各省发出请赈通电,希望全国各地诸君子“胞与为怀,本其己饥己溺之心,为披发缨冠之救”。

7、那时候的中原人自称为礼仪之邦,把周边经济落后的民族称之为蛮夷,说他们“披发左衽”、“披发文身”,坚决与他们划清界限,叫做“华夷之辨”。

8、说他自幼披发入山学道,深得道教的精髓,简直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看相、算命,小菜一碟儿。

9、春季万物复苏,为顺应节气,养生者应早睡早起多散步;披发宽衣,舒缓身体,使自身的神志精气顺应春季生发之气而舒畅;为此减少夏天疾病侵体机会。

10、只要明日上午无变,我们就可以免于披发左衽。

11、我等特来取这个玉玺,兼取你们的降表降书,正令你们归我王化,不终于披发左衽。

12、最先是在山西一带的南匈奴刘氏,成千上万披发左衽,从东汉以来装了二百多年孙子的匈奴人,呼啸着席卷了中原大地。

13、令姜,像我这样的世家子,除非身死族灭,否则永不可能披发入山,做那闲云野鹤。

14、周庆最热衷的人是古龙,他很向往古龙先生喝酒,微带酒熏,披发,赤足,挥舞如椽大笔,书写刀客剑影。

15、我能做什么来防止披发呢?

16、他说:“人们老是如许写:蒙娜丽莎披发披肩。”

17、这一堆衣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装,衣服从左向右I系,这是汉文明的特征,像云烨刚才从右向左系,这纯粹是野蛮人的标志,披发左衽。

18、从此将披发入山,相伴古佛青灯。

19、华容立刻让队伍准备迎接,很快对方就到近处,只见领头的一头青牛上面坐着一个麻衣女子, 披发左衽 涂额赤足,双耳悬环,手腕足踝皆佩镯。

20、华容立刻让队伍准备迎接,很快对方就到近处,只见领头的一头青牛上面坐着一个麻衣女子,披发左衽涂额赤足,双耳悬环,手腕足踝皆佩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