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ǐ zhàng
注音ㄐ一ˇ ㄓㄤˋ
⒈ 古时一种施于背部的杖刑。
⒈ 古时一种施于背部的杖刑。
引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引 唐 张平叔 所奏《盐法条件》:“连状聚众人等,各决脊杖二十。”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云台道士》:“一夕,道士梦为官司所録,送 五道将军 殿中,并追马勘鞫,狱具,各决脊杖七十。”
《水浒传》第二回:“府尹把 高俅 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
⒈ 古代一种以木杖鞭挞人脊背的刑罚。
引《三国演义·第四六回》:「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
1、但若将那凶徒轻轻放过,天理人情,也!今日且将他脊杖刺配,重加惩戒,只盼他从此,做个本分人,日后莫落在我陈文昭手中!
2、他二人来时,那卢俊义早被决了四十脊杖,换了一具二十斤铁叶盘头枷,差工人董超,薛霸管押,行出大名了。
3、杨志因为在东京街头杀了“没毛大虫”牛二,被开封府以“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的罪名,脊杖二十,充军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4、但若将那凶徒轻轻放过,天理人情,也说不过去!今日且将他脊杖刺配,重加惩戒,只盼他从此洗心革面,做个本分人,日后莫落在我陈文昭手中!
5、现在,本府宣判,高球脊杖二十,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6、这脊杖可是与我们通常在电视里看到的不同,既不是打屁股,也不是打大腿,而是打腰背。
7、阳谷县都头武松,于此案中表现猥琐,无异庸人,若无重惩,何以惕厉?今拟脊杖四十,刺配两千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