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

词语解释
比兴[ bǐ xīng ]
⒈ 《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指创作诗歌。
引证解释
⒈ 《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 中国 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参阅《诗大序》、 宋 朱熹 《诗集传》。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
唐 刘知几 《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
⒉ 指创作诗歌。
引宋 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 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国语辞典
比兴[ bǐ xìng ]
⒈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分字解释
※ "比兴"的意思解释、比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赋比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批评话语,三者间具有普遍的结构性关联。
2、意象的创构以主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主体独特的眼光和比兴的思维方式等,借助于想像力而达成的。
3、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4、绣鞋风波“中的鞋描写呈现出丰富的象征心理学意义,具有鲜明的比兴象征功能。”。
5、你比兴奋的兔子更有动力,所以明智地使用它吧。
6、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作为一种比兴用法出现频率很高,意象万千,内涵极为丰富:以“月”喻人品行高洁;用“月”寄寓人世变迁;靠“月”暗示思愁别绪等等。
7、此书在清代复现,对“比兴寄托”说词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8、字句深浅抒情真,意境交融虚实分。铺叙平快多联想,比兴托物写景新。
9、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造句 网),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
10、字句深浅抒情真,意境交融虚实分。铺叙平快多联想[造句 网],比兴托物写景新。
11、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2、他表现主体情思时主要运用比兴象征和寓情于景两种方法。
13、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
14、比兴使《论语》中充满鲜明活泼的意象,影响了后世诗文创作,体现了中国文学精神。
15、用典作为比兴之一种,常常会给读者洄溯典源、猜详每个词所包含的隐喻带来某种难度,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一种隐喻性思考附丽于整个阅读过程。
16、第二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对比兴手法的影响来说明比兴在花鸟画中的运用是有历史根源的。
17、《诗集传·关睢注》显然,这里的比兴,都是以形象为基础,以形象为依托,以形象为思维外壳的。
18、象喻批评是通过以形象作比喻的方式实现自我鉴赏的文学批评样式,与“比兴”、“比喻”有着共同的发生机制和质的相似性。
19、常用比兴手法,艺术形象比较集中、单一,表现的内容比较直接朴实,但也有多段体的分节歌式的叙事诗。
20、采用比兴写景述事,以抒发感情。
相关词语
- bǐ xuǎn比选
- àn bǐ按比
- bǐ yào比要
- bǐ zhě比者
- bó bǐ伯比
- bǐ jiān比肩
- bǐ yì比翼
- bǐ fù比傅
- bǐ cái比才
- bǐ yú比余
- bǐ jí比辑
- pái bǐ排比
- bǐ xiàng比像
- bǐ bìng比并
- bǐ jià比价
- bǐ yì比意
- bǐ cháng比长
- bǐ wū比屋
- bǐ xiàng比象
- duì bǐ对比
- gòu xīng构兴
- qù xīng趣兴
- chuàng xīng创兴
- gǔ xīng古兴
- liè xīng猎兴
- xìng qù兴趣
- jí xīng吉兴
- dēng xīng登兴
- bó xīng勃兴
- dǔ xīng赌兴
- bīn xīng宾兴
- fán xīng烦兴
- bāng xīng帮兴
- tuō xīng讬兴
- guī xīng归兴
- chén xīng晨兴
- xīng qǐ兴起
- méi xīng没兴
- jì xīng寄兴
- fù xīng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