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


拼音sù yè
注音ㄙㄨˋ 一ㄝˋ


夙夜

词语解释

夙夜[ sù yè ]

⒈  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always;

引证解释

⒈  朝夕,日夜。

《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 传:“言当早起夜寐。”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是以夙夜思念国家之用,寝而忘寐,飢而忘食。”
唐 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庶当刻精运力,夙夜祗勤,上奉雍熙,旁流愷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臣愚夙夜忧国,统筹大局,思之至详。”

⒉  谓日夜从事。

《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孔颖达 疏:“三事大夫无肯早起夜卧以勤国事者。”

⒊  古地名。 汉 代称 不夜县,新莽 时改称 夙夜县。故城在今 山东 荣成县 不夜村。

《汉书·王莽传下》:“夙夜 连率 韩博 上言。”

国语辞典

夙夜[ sù yè ]

⒈  从早到晚。

《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天久不雨,朕夙夜焦愁,无可奈何!」

早晚

⒉  夜未明或日未出夜未明之时。

《诗经·召南·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英语morning and night, always, at all times

分字解释


※ "夙夜"的意思解释、夙夜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

2、他读书夙夜匪懈,所以才多识广。

3、荒谬的人对此必会首肯,他的努力将夙夜匪懈。

4、過去的歲月,曾默默地為香港而工作,今天的日子,更要夙夜匪懈,為港人盡心盡力

5、吁嗟此转蓬,举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卒遇回风起,忽然下沉渊,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椎心泣血,却除了坚持,什么也不能做。

6、邴原、徐庶等人走马上任之后,夙夜在公,操劳不息,东莱、北海日渐安定。

7、夙夜着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集盛以采,房组斯荐。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8、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大家必须谨记在心,夙夜警惕。

9、造摘星楼,沥胆披肝;起寿仙宫,夙夜尽瘁;曾竭力公家,分毫无过。

10、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之古人,殆未之有。

11、除了美术界的各种筹备工作,他将所有的业余时间拿来创作版画,经常拖着疲惫的身影,夙夜不懈。

12、既名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

13、陆逊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14、朱某深受皇恩,夙夜难眠、誓报君恩,非比谄媚之徒,买官鬻爵,及至朝廷有事,便怯懦不前、狐疑不进、纵贼行凶,如此之人,隽耻于与之并列!

15、臣亮管司喉舌,恪虔夙夜,恭谨一心,守死善道。

16、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听政之初心,所夙夜望而不能或释者也。

17、若不然,一旧是个落魄小吏耳!某感主隆恩,殚诚毕虑,夙夜不昧,为报主公知遇也!

18、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祟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令其康乐和亲,朕躬末为尽职。

19、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20、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扶养长大,后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辅佐刘备之后,又夙夜在公,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