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qiū

九秋


拼音jiǔ qiū
注音ㄐ一ㄡˇ ㄑ一ㄡ

九秋

词语解释

九秋[ jiǔ qiū ]

⒈  指秋天。指九月深秋。曲名。九年。

引证解释

⒈  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⒉  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⒊  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⒋  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国语辞典

九秋[ jiǔ qiū ]

⒈  秋季九十日。

《文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文选·曹植·七启》:「九秋之夕,为欢未央。」

⒉  深秋。

《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九秋授御寒之服,自古已然。」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⒊  九年。

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分字解释


※ "九秋"的意思解释、九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2、吴九秋回忆,当时铜陵镇造船作坊是全岛最多,南门湾海岸边有十几家,大的几十人,小的三四人,能造东山大翘、牵风船等各种渔船和运输船。

3、那通天大树傍朱栏玉砌,有或红或白千叶,有或香或黄九秋

4、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其二: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5、艳丽如妖,但肌理细腻骨肉匀,如若清素若九秋之菊,温柔贤淑。

6、有叠朱楼画阁,凝凝赤壁青田;三春柳九秋莲,别有洞天罕见。

7、这王象晋曾在《群芳谱》里说,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月色来。匪我思存

9、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0、愿用万年不死身,换我今世有情郎。风御九秋

11、一种理解是,“秘色瓷”的胎泥、釉料均经过极为严格的筛洗,使用前需反复夯砸、淘洗,历经“九秋风露”,以致其化学成分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1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3、事发突然,兼且老者功力高深,水云凌根本无法反应过来,但是他的右手却动了,一招九秋惊雁斜劈拳劲,堪堪当下这一袭。

14、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其二: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15、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清素若九秋之菊。

1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

17、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18、泼墨添痕逢玉碎,天涯莫忘九秋吟。

19、“九秋惊雁序”,大诗人杜甫也为之慨叹。

20、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