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合口


拼音hé kǒu
注音ㄏㄜˊ ㄎㄡˇ

合口

词语解释

合口[ hé kǒu ]

⒈  适口;可口。交会处。异口同声;齐声。疮口或伤口愈合。即合口呼。口角,吵嘴。

引证解释

⒈  适口;可口。

《汉书·扬雄传下》:“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於比耳。”

⒉  交会处。

《周书·文帝纪上》:“太祖 乃遣大都督 梁御 率步骑五千镇 河 渭 合口,为图 河东 之计。”

⒊  口角,吵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思量定不必闲合口,且看当日把子母每曾救。”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喒两个合口唱叫,[唱]你中间里图甚么?”
《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⒋  异口同声;齐声。

《英烈传》第二回:“这些人便合口説道:‘敢不从命。’”
《后西游记》第四十回:“天子点头赞美,大众合口称扬。”

⒌  疮口或伤口愈合。

田汉 《回春之曲》第二幕:“啊呀,这儿还没有合口,不能动,再动就不能好了。”

⒍  即合口呼。参见“合口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蜀 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 吴 人讹‘鱼’字,则一韵皆开口。”
清 潘耒 《类音·<声音元本论>下》:“在牙腭则为开口,歷舌端则为齐齿,蓄于颐中则为合口,聚于脣端则为撮口。”

国语辞典

合口[ hé kǒu ]

⒈  可口、适合口味。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⒉  齐声、同声。

《英烈传·第二回》:「这些人便合口说道:『敢不从命!』」

⒊  会合处、交会处。

《周书·卷一·文帝纪上》:「太祖乃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镇河、渭合口,为图河东之计。」

⒋  吵嘴、斗嘴。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〇出》:「你如今与我收拾行李,和我一同去还心愿,也免在家闲争合口。」
《水浒传·第七回》:「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⒌  合口呼的简称。参见「合口呼」条。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蜀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

⒍  伤口结痂愈合。

如:「这伤口还未合口,不能乱动。」

分字解释


※ "合口"的意思解释、合口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据山西大学语言所的乔全生教授说,在山东有一些地方“zh、ch、sh”声母逢合口呼时发作“f”,而周围又没有这种发音方式,一查地方志,果然是山西移民。

2、可;可怜见看见合口呼联合。

3、因此为了让酒更合口味,科学家们把酒融入到一种味道不错的“果冻”中。

4、我用一阵微风,两滴雨露,三片荷叶,四朵茉莉,五斤白糖,给你做出让你合口的冰棍,祝你在大暑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六六大顺,七步成章,八面玲珑,九转功成,十全十美。

5、由这种音变现象在山东地区的地域流变情况可见,知系合口字的唇齿化有可能首先发生于擦音声母。

6、他的写作技巧对于短篇故事很适用,对于深夜在酒吧萍水相逢的人们来说很合口味。

7、“唔,这菜好吃。”,“喜欢?”,然后,为了她合口的,他出入厨房。水千澈

8、求你不容大水漫过我,不容深渊吞灭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9、与此相类,是把合口呼的以卷舌音zh、ch、r为声母的字错读成齿唇音。

10、忽然就怀念起在广州,周末和朋友们相约茶楼,香芋蒸排骨、黑椒蒸风爪、糯滑艇仔粥、香嫩布拉肠……件件美味合口

11、老婆见说了,合口不得,目睁口呆。

12、一等合口呼归桓欢韵;一等开口呼、二等归寒山韵;三四等同归先天韵。

13、有时他教杨绛什么“合口呼”、“撮口呼”之类,但从不强求她学他的一套。

14、另一个是海南琼海嘉积镇南盈村的何麟书,当年他从马来西亚购进胶种育苗,在琼海合口湾开荒种胶,可惜当年没有成功。

15、在现代湘方言中,合口呼韵母多达六种音节类型,它们在湘方言点中分布各异。

16、没有人人都合口味的菜。

17、请随便挑合口味的吃吧。

18、两水在琼海县合口嘴会合始称万泉河,经嘉积至博鳌入南海。

19、过合口嘴以后河槽渐宽,水流平缓.

20、决口堤段处于干港与抚河干流汇合口下游凹岸,形成迎流顶冲,汇合后抚河主流直接冲击堤脚堤身,河堤在高水位风浪的淘洗下崩决,造成短时内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