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zhāng
注音ㄐ一ㄢˋ ㄓㄤ
繁体諫章
⒈ 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⒈ 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引元 郝经 《唐十臣像歌》:“郑公 山立面 粟 黄,袖中隐隐露諫章。”
⒈ 规谏上级的文书。
引《三国演义·第六〇回》:「从事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地。」
1、当然,结果是白居易的这些指陈时弊,鞭挞社会黑暗的谏章和讽喻诗,不仅触忤了权倖,同时也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不快。
2、奏上后,好似石投大水,毫无影响,此外都作仗马寒蝉;许、袁二公不胜焦灼,方拟续上谏章,忽闻外省督抚,亦通电力阻,因此暂行搁笔,再探宫廷消息。
3、却将妖言惑众、利口侮君、不尊法度、无事妄生谏章、与诸般违法者,跣剥官服,将铁索缠身,裹围铜柱之上,只炮烙四肢筋骨,不须臾,烟尽骨消,尽成灰烬。
4、群臣便有谏章,纣王视同儿戏,日夜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