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wēi

颠危


拼音diān wēi
注音ㄉ一ㄢ ㄨㄟ

繁体顛危

颠危

词语解释

颠危[ diān wēi ]

⒈  倾侧翻转。

⒉  覆灭。

⒊  颠困艰危。

⒋  指陷于颠困艰危境遇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倾侧翻转。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岁分 交州 置 广州,俄復旧”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
宋 范仲淹 《赴桐庐郡淮上遇风》诗之一:“舟楫颠危甚,蛟黿出没多。”
清 戴名世 《盲者说》:“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⒉  覆灭。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李丰 等﹞将以倾覆宗室,颠危社稷。”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⒊  颠困艰危。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外篇》:“兵戈四起,民命颠危。”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遭穷困,遇颠危, 楚 囚般,相向啼。”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畸形的社会组织,因经济基础的动摇,尤其颠危簸荡,紊乱不堪。”

⒋  指陷于颠困艰危境遇的人。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砥礪戈矛,申严号令,佇行弔伐,以拯颠危。”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似 蜀 将单出重围,如入无人地。特赤手,救颠危,拔宝剑 丰城 狱底。”

分字解释


※ "颠危"的意思解释、颠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散宜生和晁军二人入得灵光洞,借得定风珠,便连忙上马,扬鞭急回,不顾颠危跋涉,沿黄河走了两日,却无渡船。

2、他对于古代盈虚、祸福的哲理,功高震主、树大招风的历史教训,实在是太熟悉、太留意了,因而时时处处都在防备着颠危之虞、杀身之祸。

3、具疏臣商容奏:为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已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天子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夜祗惧,以祀上帝,故宗庙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汤之固。

4、夫颠危不扶,焉用彼相!涯、餗安高位,饱重禄;训、注小人,穷奸究险,力取将相。

5、玄备世臣,并居列位,而包藏祸心,构图凶逆,交关阉竖,授以奸计,畏惮天威,不敢显谋,乃欲要君胁上,肆其诈虐,谋诛良辅,擅相建立,将以倾覆京室,颠危社稷。

6、缉捕英雄急如火,颠危犹如大风波。

7、如今国势颠危,岌岌不可终日,我若徒守礼之节文,终丧三年,这国事还有可为吗?那才叫作弃义背礼呢!空守着这终丧三年之节文,不过徒为后之君子所讥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