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词语解释
和氏璧[ hé shì bì ]
⒈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例得楚和氏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
英He Shi Bi;
引证解释
⒈ 《韩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 卞和 )得玉璞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参见“完璧归赵”。
引武王 薨, 文王 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 之璧’。”
明 张煌言 《黎大行濒行》诗:“殿上未归 和氏 璧,橐中谁赐 陆生 金。”
亦省称“和璧”。 《汉书·邹阳传》:“故无因而至前,虽出 随 珠、 和 璧,祇怨结而不见德。”
南朝 梁 沉约 《咏帐》:“甲帐垂 和 璧,螭云张桂宫。”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贺方回 作 王子开 《挽词》:‘ 和 璧终归 赵,干将 不葬 吴。’”
清 姚鼐 《咏古》:“和 璧非珠翠,流光悦妇人。”
国语辞典
和氏璧[ hé shì bì ]
⒈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分字解释
※ "和氏璧"的意思解释、和氏璧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和氏璧化工依然荣登本年度榜单,并从上一年度的227位升至181位。
2、经中科院吴阶平、石学敏院士等专家研究发现“肉灵芝”主要成分PQQ用于免疫力调整、癌症等疑难杂症治疗效果明显,冠有“生物和氏璧”之美称。
3、蔺相如手里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4、么么哒,BOSS娘终于要准备上架了,这本文孤孤打算非常努力的更新哒,希望亲们能够一直支持伦家哟!关于加更:打赏和氏璧加一更,粉红20票加一更,一般都是隔日加更。
5、蔺相如有信心,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信心,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信心,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6、,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为皇帝玺作为传国玉玺,并由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7、遂从怀中掏出一物,正是那卞和所献楚庄王之和氏璧雕成的玉玺,赢政得之后又以咸阳之龙脉温养,又在其上画以巫族符文,遂成一法宝。
8、和氏璧应积极的公司充满生机和活力。
9、战国有两件宝物,一件是举世闻名的和氏璧,另一件为隋侯之珠。
10、和氏璧化工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11、蔺相如机智地从秦王手中夺回了无价之宝和氏璧。
12、和氏璧、木牛流马、明朝北京诡异爆炸案、玛雅、通古斯……
13、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黄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了“玉体金角”。
14、传说中东方大陆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开山时发掘出了一块玉石,后来被人叫做和氏璧,史记中有传,和氏璧乃天下所共传之宝。
15、楚文王就把这块玉石命名为“和氏璧”。
16、蔺相如有自信,才能将和氏璧完璧归赵;王勃有自信,才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文天祥有自信,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叹。
17、西元前206年,刘邦先诸侯进咸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悬帝玺(和氏璧),降沛公。
18、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贾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体金角”。
19、“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发现了一块美玉“和氏璧”,秦王假意以十五个城池,来换取这块宝玉。
20、和氏璧化工热心公益、支持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善举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一致称赞。
相关词语
- ān hé安和
- hé jiě和解
- zhuī hé追和
- wéi hé维和
- fēng hé丰和
- bǎi hè百和
- wài hé外和
- bàn huò拌和
- bǎo hé保和
- chún hé淳和
- zhōng hé中和
- chéng hé成和
- tiáo hé调和
- fén hé焚和
- cān hé餐和
- rè huo热和
- hé qì和气
- hé fú和服
- gòng hé共和
- chún hé醇和
- míng shì名氏
- biāo shì猋氏
- yǐn shì尹氏
- shuí shì谁氏
- mìng shì命氏
- shì shì世氏
- yì shì逸氏
- fú shì凫氏
- guō shì蝈氏
- zōng shì宗氏
- wài shì外氏
- lǚ shì吕氏
- xiàng shì项氏
- chōng shì冲氏
- zhōng shì钟氏
- guō shì呙氏
- shì xìng氏姓
- bǎi shì百氏
- jiù shì舅氏
- mǔ shì母氏
- shōu bì收璧
- bì rì璧日
- chǐ bì尺璧
- huái bì怀璧
- hán bì寒璧
- lǚ bì履璧
- pú bì蒲璧
- shuāng bì双璧
- dāng bì当璧
- bì yí璧仪
- bì pǐn璧品
- bào bì抱璧
- bì tián璧田
- bàn bì半璧
- gǒng bì拱璧
- bì cǎi璧彩
- qín bì秦璧
- bì qì璧气
- bì suì璧碎
- bì rùn璧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