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ān

异端


拼音yì duān
注音一ˋ ㄉㄨㄢ

繁体異端


异端

词语解释

异端[ yì duān ]

⒈  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strange omen;

⒉  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heterodoxy; heres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异端”。

⒉  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

《论语·为政》:“子 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朱熹 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 杨 墨 是也。”
唐玄宗 《<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⒊  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学说或教义亦称之为异端。

晋 僧肇 《百论序》:“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
《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经他们(‘四人帮’)点头,一律视为异端。”

⒋  各种说法;不同见解。

《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广求异端,以明事理。”
《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帝将有事 泰山,詔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

⒌  犹异志,离心。

《宋书·武帝纪中》:“既知 毅 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
《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协附姦邪,疑间忠烈,构扇异端,讥议时政。”
《旧唐书·陆贽传》:“恐其有变,上忧之,遣 贄 使 怀光 军宣諭。使还, 贄 奏事曰……如此词婉而直,理当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

⒍  指分离。

《再生缘》第十七回:“奴合你,同处同归不异端。”

⒎  指无关紧要的事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駢赘必多。”

⒏  另一端。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滷,异端亦咸鹺。”

⒐  意外事端。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抢亲》:“今日娶亲谐凤鸞,不知何故来迟缓。莫非他人生异端,须知人乱法不乱。”

国语辞典

异端[ yì duān ]

⒈  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正统

⒉  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

《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分字解释


※ "异端"的意思解释、异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梅洛斯正在宣扬异端邪说,所以必须马上被免职。

2、狄龙当时在国家计划这种异端邪说面前有点畏缩不前.

3、洗脑子和砍脑袋--除此之外,强权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消灭异端呢?周国平

4、若不严禁,恐邪说异端 日新月盛 ,惑乱人心,实非细故。

5、中晚明异端思想涌起,大胆肯定人欲价值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

6、他面对着来自琐罗亚斯德教祭司越来越多的敌意,最后被处决为异端

7、异端为背乎经常,邪说乃涉于虚诞。

8、一年后未经帝国皇帝加冕者,一律视为异端,帝国将进行讨伐,勿谓言之不预。

9、李商隐的文艺思想比较解放而新颖,表现出批判传统的异端色彩。

10、洗脑子和砍脑袋--除此之外,强权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消灭异端呢?

11、这不是异端行为,不是煽动骚乱,也不是把他自己列入叛逆者和反抗者之中。

12、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句,其功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

13、其次,没有一千,也有几百的知识分子和异端分子因惧怕被捕而隐藏起来。

14、每个事实都有地质层次,没有异端也就无所谓正统。

15、陈光是一个异数,但并不是一个社会异端,因为他没有和社会对立起来。

16、如今邪说异端大作,各种主义纷歧,明哲之士,当择其中最安全一种而读之,庶无大过。

17、他对这种异端邪说的持有,加剧了他的沉默,隐秘和性情的内倾。

18、布鲁诺的理论曾被称作异端邪说。

19、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曾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看成是异端邪说,受到野蛮的压制。

20、狄龙当时在国家计划这种异端邪说面前有点畏缩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