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ì ér bù lù
注音ㄇ一ˋ ㄦˊ ㄅㄨˋ ㄌㄨˋ
成语解释
秘而不露
繁体祕而不露
词性成语
⒈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⒈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引《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祕而不露,使 权 得志,非计之上。”
亦作“祕而不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张骋 所乘牛忽言曰:‘……归何早也?’ 骋 益忧惧,祕而不言。”
⒈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
引《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近秘而不泄 秘而不宣
1、报道还指出,另一方面,有些破案线索警方会故意秘而不露,担心媒体曝光后会影响警方办案。
2、而目前来情况来看,叱鼻只知道普天之下只有他自己还懂得这一个幽灵界独特的至高功法,故此,叱鼻首领一直都秘而不露。
3、另一方面,有些破案线索警方会故意秘而不露,担心媒体曝光后会影响警方办案。
4、自2005年王书金被抓获,自供系聂树斌案“真凶”后,聂案便进入公共视野,其家属和律师也开始提出申诉,但遗憾的是,法院对聂案卷宗材料一直秘而不露。
5、绝大部分的内部结构还深藏在大洋底下,秘而不露是上帝设计的最高专利。
6、另一方面,有些破案线索警方会故意秘而不露,担心媒体曝光后会影响警方办案。
7、这两段话说明孙承泽当时在秘密地从事崇祯年代史料的撰写工作,即使吴伟业这样有名望的人,他也秘而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