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íng yì
注音ㄊ一ㄥˊ 一ˋ
繁体廷議
⒈ 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
⒉ 指朝廷上的议论。
⒈ 在朝廷上商议或发表议论。
引《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时 匈奴 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公卿廷议以转运使不得其人,宜选才干之士往换之。”
⒉ 指朝廷上的议论。
引清 李慈铭 《庚午书事》诗:“夷酋方丧魄,廷议急和戎。”
1、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
2、又不是荐拔部院大臣,讨论朝中大政,为何要廷议?这只是朕的一件私事,你出出主意就成。
3、这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西汉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
4、这等大事,臣等不敢自专,望陛下廷议后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