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

词语解释
契丹[ qì dān ]
⒈ 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
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英Khitan;
引证解释
⒈ 古民族名。源于 东胡。居今 辽河 上游 西拉木伦河 一带,以游牧为生。 北魏 时,自号 契丹。唐 末, 迭剌部 首领 阿保机 统一各部族,称帝建 辽国。宋 宣和 七年(公元1125年)为 金 所灭。
引《旧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居 潢水 之南, 黄龙 之北, 鲜卑 之故地。”
国语辞典
契丹[ qì dān ]
⒈ 我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原居于今辽河上游西剌木伦河一带,所属分八部。唐时耶律阿保机并合各部,统有今蒙古、东北、热河、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北部,自号为王,建国号为辽。宋时为金所灭。
英语Qidan or Khitan, ethnic group in ancient China, a branch of the Eastern Hu people inhabiting the valley of the Xar Murun Riv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遼河|辽河[Liao2 He2]
德语Kitan (Geo)
法语Khitans
分字解释
※ "契丹"的意思解释、契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气流源源不断,愈来愈多,如涓涓细流汇入他的契丹内,蕴养着他的契丹。
2、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
3、辽是这个地方的古名,公元907 - 1125年成为辽朝(契丹帝国)的属地,因此而得名。
4、仁遇至其国,见其兵极弱,曏者袜啰之言,特建为夸诞耳,实不敢与契丹为敌。
5、又听说你数度坏了契丹人的奸谋,杀过好几个契丹的英雄人物,那么我们先前‘养虎贻患’的顾忌,便成了杞人之忧。
6、本文描述一具契丹族女尸的口腔情况,着重介绍了该尸的龋齿、牙周病和牙齿磨耗。
7、在座的突厥、回鹘、室韦、契丹、首领无不动容,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
8、我会奏报朝廷,说你和羽林卫遭到契丹人的截杀,无一幸免。
9、锡伯族先祖带着东胡系鲜卑文化一路南迁,先后与契丹、女真、蒙古等进行了文化交流。
10、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萧峰自最早的拒绝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债血还的报仇而转变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现实。
11、他本是渤海国的将领,但由于自己贪婪的野心,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与承诺帮助其建立王国的契丹侵略者勾结。
12、大连是契丹族曾生活的地方。
13、司徒翔云以破釜沉舟的气势,饿虎攒羊般杀入契丹骑兵阵中,勇不可挡,杀人犹如砍瓜切菜。
14、契丹的国书上是怎么说来着?
15、越接近定州,难民越多,等他赶到定州的时候,契丹的人马已经北撤了,据说两日前晋王的骑兵队已经赶到了定州,契丹的一万前军闻风远遁,已经北撤到王都附近。
16、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
17、往古来今,我还没听说过契丹有女主上位的。
18、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
19、我的研究方向转到了契丹文字释读方面。
20、陛下屡敕臣承奉契丹,勿自起衅端;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相关词语
- diàn qì佃契
- qì yuē契约
- děng qì等契
- kuǎn qì款契
- duàn qì断契
- qì jù契据
- guān qì官契
- qì lǐng契领
- qì jǐ契己
- qì qì契契
- gāo qì皋契
- qì hǎo契好
- dào qì道契
- qì dān契丹
- chǒng qì宠契
- qì kǎ契卡
- jiù qì旧契
- mù qì木契
- qì rú契繻
- kān qì勘契
- dān zhuàn丹篆
- dān jīng丹经
- dān shā丹砂
- dān zhū丹朱
- dān jǐng丹景
- dān zǐ丹紫
- chéng dān成丹
- dān zhōng丹衷
- dān hóng丹鸿
- dān lù丹碌
- dān jīn丹禁
- dān róng丹荣
- dān shí丹实
- dōng dān东丹
- dān lì丹砾
- shān dān dān山丹丹
- mǔ dān牡丹
- dān huī丹晖
- dān kěn丹恳
- dān cháng丹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