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shì

藻饰


拼音zǎo shì
注音ㄗㄠˇ ㄕˋ

繁体藻飾


藻饰

词语解释

藻饰[ zǎo shì ]

⒈  修饰;装饰。

⒉  修饰文词。

引证解释

⒈  修饰;装饰。

《晋书·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唐 刘禹锡 《楚望赋》:“熙熙蔼蔼,藻饰羣形。”
《明史·吴廷举传》:“衣敝带穿,不事藻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四日》:“墙上藻饰精美,山上古宫,此其仅存者矣。”

⒉  修饰文词。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此内篇,皆直语耳,无藻饰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庄周 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
柯灵 《香雪海·访问秋瑾的乡亲》:“她的诗不假藻饰,可是感情磅礴,豪气逼人。”

国语辞典

藻饰[ zǎo shì ]

⒈  修饰。

《晋书·卷四九·嵇康传》:「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修饰

分字解释


※ "藻饰"的意思解释、藻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2、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3、(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4、易水头戴锦冠,身着红色如火衣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5、词圣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他为官仁政爱民,有志于“尊主泽民”,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为文自由奔放,坚持“文辞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深受人们喜爱。

6、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

7、词圣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他为官仁政爱民,有志于“尊主泽民”,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为文自由奔放,坚持“文辞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深受人们喜爱。

8、总之,诗人运用高妙手法,徐纤从容的神态来表现一些微妙隽永超逸的思想感受,诗歌语言也必然是朴素无华、不事藻饰

9、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10、大红大绿藻饰的也有市井人爱,恹恹病瘦畸异的文人更喜。

11、一个人的文体常被他的“文学爱人”所藻饰

12、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13、其中引用了各种珍禽怪兽,奇花异草,东南西北四方的山如何,水如何,其铺辞丽靡,实过于藻饰,但却迎合于此一时代的风格。

14、“完全”为了对“不全”的爱,把自身润饰藻饰得锦绣。

15、但是您必须认可姚明的胜利。非论是角逐借是球迷,皆是因为他,而进一步的齐球化。小小的骨伤根柢没有能润饰藻饰他宏除夜的成绩。

16、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莎士比亚

17、美人看见门口的南宫燕,身长七尺八寸,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好一副自然天成,英气外露,风流倜谠的俊美男子。

18、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

19、没有太过华丽的文辞藻饰去点缀,也没有太过豪华的阵容,但是,激情逬发,热烈奔放。

20、谚语乃语言之藻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