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谛


拼音sú dì
注音ㄙㄨˊ ㄉ一ˋ

繁体俗諦

俗谛

词语解释

俗谛[ sú dì ]

⒈  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谛”相对。

⒉  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⒉  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易》,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

分字解释


※ "俗谛"的意思解释、俗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圆满是俗谛,圆融是空谛,空俗二谛,相即不二,称为中谛。

2、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

3、真谛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4、所谓“二谛”即是俗谛和真谛,也叫第一义谛和世俗谛

5、王国维读书治学的目的,是“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6、无分别智悟真谛,差别智明俗谛,这是互不相妨的。

7、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8、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9、遵循佛陀的伟大教诲,无论南传北传、出家在家、教内教外,皆可平等参与;无论显教密教、真谛俗谛、世出世法,皆圆融无碍。

10、艺术教学,虽须务于专技,却贵能以通摄专,以“脱心智于俗谛之桎梏”,进而开掘本质,发扬真理,开风气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