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一唱众和一唱众和的意思
chàngzhòng

一唱众和


拼音yī chàng zhòng hè
注音ㄧ ㄔㄤˋ ㄓㄨㄥˋ ㄏㄜˋ

成语解释 一唱众和

繁体一唱眾和
词性成语

一唱众和

词语解释

一唱众和[ yī chàng zhòng hè ]

和:呼应,附和。一人念头唱,众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分字解释


※ "一唱众和"的意思解释、一唱众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阳腔目连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唱众和,锣鼓音节,不用管弦。

2、从音乐方面,高腔唱词清雅,声调高昂、人声帮和,表演起来一唱众和,真是委婉抒情、古朴悠扬。

3、其“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派之温柔敦厚,又兼北风之慷慨激昂。

4、老艺人陈敬芝说,过去《打鬼子歌》《骂蒋抓壮丁歌》《劝赌歌》《戒烟歌》和一大批爱情歌曲贴近生活,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常常是一唱众和,盛况空前。

5、演唱形式上,《等》剧改变了传统赣剧帮腔一唱众和的形式,新增西方歌剧中的独唱、重唱、混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6、潮剧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有一唱众和的形式,表演细腻,服装用潮绣,有地方特色。

7、它的特色是一唱众和,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的气概。

8、一百零五、它的特色是一唱众和,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的气概。

9、《龙船歌》分为《开江歌》、《祭江歌》、《辞江歌》三部分,一唱众和,旋律动听。

10、, 其“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派之温柔敦厚,又兼北风之慷慨激昂。

11、说实话,媒体记者和某些时评作者对这种无价值新闻的“一唱众和”,实在无异于街头的起哄,除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令人侧目外,并无什么意义。

12、力量大的明显特征就是一唱众和

13、, 另外,高淳阳腔目莲戏是一唱众和,锣鼓喧天,不用管弦,舞台上是看不到胡琴、丝弦这些常规戏曲伴奏的乐器,而安徽的祁门在舞台上还可以看到胡琴。

14、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

15、通过这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人们能够迅速地参与公共事件,发表看法,支持或否定意见,提出建议,并发起号召,煞有“一呼万应、一唱众和”之势。

16、另外,高淳阳腔目莲戏是一唱众和,锣鼓喧天,不用管弦,舞台上是看不到胡琴、丝弦这些常规戏曲伴奏的乐器,而安徽的祁门在舞台上还可以看到胡琴。

17、据他了解,目连戏的唱腔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声腔之一,是“杂白混唱,一唱众和,锣鼓助节”的曲牌体音乐。

18、过去的湘剧高腔,一唱众和,鼓板击节,不用管弦。

19、用锣鼓伴唱,不用管弦;一唱众和,独唱与帮腔结合;运用腔滚结合的歌唱方法滚调。

20、校风和谐,多元统一,浓浓家国之情;校歌雄壮,一唱众和,朗朗铿锵之趣。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