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jìn

浅近


拼音qiǎn jìn
注音ㄑ一ㄢˇ ㄐ一ㄣˋ

繁体淺近
词性形容词


浅近

词语解释

浅近[ qiǎn jìn ]

⒈  容易理解或执行的,不造成困难的。

业甚浅近。——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浅近的文字。

simple;

引证解释

⒈  浅显,不深奥。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末有 颖子严 者,虽浅近,亦復名家。”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所谓俗者,例皆浅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学者每恨公诗平易浅近,少鍜鍊之工,不得与 少陵、山谷 争雄,予独以为不然。”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四:“毕特金 教授,曾经作过一浅近的比喻。”

⒉  不幽深,不隐蔽。

《宋书·孝义传·张进之》:“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⒊  浅薄卑俗。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英儒硕生不饰细辩於浅近之徒,达人伟士不变晈察於流俗之中。”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浅近轻清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
《东周列国志》第十回:“臣闻 少师 乃浅近之徒,以諛得宠。”

国语辞典

浅近[ qiǎn jìn ]

⒈  浅白明显,不深奥。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末有颖子严者,虽浅近亦复名家。」
《红楼梦·第二回》:「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浅显 浅易

艰深 深奥 深远

⒉  不幽深,不隐密。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张进之传》:「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⒊  浅薄鄙陋。

《东周列国志·第一〇回》:「臣闻少师乃浅近之徒,以谀得宠。」

分字解释


※ "浅近"的意思解释、浅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她在教学中竟然将写景状物诗,如“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等经典之作都跳过去了,认为它们都太“浅近”,不让香菱涉及。

2、苏呼米一线的海岸苏军浅近纵深目标进行攻击。

3、对目前国内几家有线网络公司所使用的运营支撑系统从功能、结构、作用、意义等方面作了浅近的阐述,说明运营支撑系统对有线运营商在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性。

4、或者我们也可以列出一个有趣而又浅近的书名目录:“有史以来最流行的1000本小说”,在这些书名中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保罗·科埃略的《炼金术》和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

5、盖公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6、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着意,才着意,便是有个私心。

7、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与“歧异”的美学价值。

8、浅近的口语词语和变化的佛教用语交互成文。

9、小说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它那它浅近的文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成语。

10、这本书是用浅近易懂的英语写的, 适合初学者阅读。

11、且天下之事业、文章、学问、术艺,未有不积小以成高大,由浅近而臻深远者,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也。

12、其代表诗人谢朓清丽高华的诗风,则标志着当时最典范的创作实绩,他平易浅近的语言风格,昭示了一代“杰才”的显明个性。

13、的实际,根据社会需要,设譬比喻,从社会现象、生活常识入手,从人人熟悉的经典著作入手,用浅近的语言,象摆龙门阵一样说出来,将历史规律、某种原理寓籍其中。

14、本文就是从这个浅近的意义上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原之根,并分辨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歧见。

15、既而以王意未洽,更咨话浅近谐戏之事,王则欢然。

16、这本书是用浅近易懂的英语写的,适合初学者阅读。

17、, 这篇文章的语言浅近易懂。

18、白话文与日常口语最接近,浅近通俗,明白如话,故又称“语体文”。

19、可笑的是,衮衮诸公,连这点浅近的道理都不懂,以致为洋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20、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