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í lǐ
注音ㄘˊ ㄌ一ˇ
繁体詞理
⒈ 文词的情致。
⒉ 文词的义理。
⒈ 文词的情致。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跡,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引仙客 览之,茹恨涕下。”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如西人有文字,词理恭顺,即与收接闻奏。”
⒉ 文词的义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引南朝 人尚词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有在本治为人代书词状者,许赴本县,定日当堂考试,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於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1、首先从语音、意义、词形和造词理据四个方面对临颍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进行差异比较。
2、其有词理疏谬,遗漏阙疑,皆天旨训诱,神笔改定。
3、学识优长,词理精纯为一等;才思该通,文理周率第二;文理俱通为第三;文理中平为第四;文理疏浅为第五。
4、天授元年。寿春郡王成器兄弟五人初出阁。同日受册。有司撰选仪注。忘载册文。及百僚在列。方知阙礼。宰相相顾失色。中书舍人王教。立召小吏五人。各令执笔。口授分写。同时须臾俱毕。词理典赡。时人叹服。王溥
5、分析了皮书的成词理据及其修饰的色彩词的文化含义,以利于人们理解运用该术语。
6、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