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

词语解释
十二经[ shí èr jīng ]
⒈ 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
⒉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成瓘《箬园日札》卷五。
⒊ 即十二经脉。
引证解释
⒈ 指《春秋》。因其记载 春秋 鲁国 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按:陆 引前二说,恐非。因先 秦 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 汉 代。
引《庄子·天道》:“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往见 老耼,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陆德明 释文:“説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一説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⒉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 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卷五。
⒊ 即十二经脉。
引《素问·诊要经终论》:“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王冰 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
国语辞典
十二经[ shí èr jīng ]
⒈ 春秋的别名。参见「春秋」条。
⒉ 六经和六纬的合称。
⒊ 易上下经及十翼的合称。
⒋ 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立石,刻《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
分字解释
※ "十二经"的意思解释、十二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大枣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可以“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
2、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它们纵贯人体,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
3、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
4、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5、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6、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
相关词语
- shí fāng十方
- shí bèi十辈
- shí shǐ十史
- shí méi十眉
- shí fān十番
- shí jīn十金
- shí jiǔ十九
- shí kè十客
- shí zhàn shí shèng十战十胜
- shí shè十设
- shí mù shí shǒu十目十手
- shí shì十事
- shí fā shí zhōng十发十中
- shí lián十连
- shí wàn十万
- shí zhí十直
- shí fū十夫
- shí shǐ十使
- shí jiā十家
- shí lún十伦
- èr xié二协
- èr huī二辉
- èr qíng二情
- èr xián二咸
- èr zhì二智
- èr shí èr gēn二十二根
- èr sè二色
- èr háo二豪
- èr shí èr shǐ二十二史
- èr kuǎi二蒯
- èr hóng二红
- èr hú二湖
- èr jì二忌
- èr wǔ二武
- èr shēng二牲
- èr zhōu二周
- èr èr hū hū二二忽忽
- èr huá二华
- èr jiě二解
- èr jià二架
- shén jīng神经
- yǐ jīng已经
- cháng jīng常经
- bīng jīng兵经
- bì jīng闭经
- jīng nián经年
- guì jīng跪经
- bù jīng不经
- hè jīng鹤经
- guó jīng国经
- jīng jì经济
- chuán jīng传经
- dǔ jīng赌经
- bèi jīng贝经
- zhāo jīng朝经
- jù jīng据经
- guàn jīng惯经
- jīng lì经历
- fān jīng翻经
- yáng jīng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