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

词语解释
十二经[ shí èr jīng ]
⒈ 指《春秋》。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
⒉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清成瓘《箬园日札》卷五。
⒊ 即十二经脉。
引证解释
⒈ 指《春秋》。因其记载 春秋 鲁国 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按:陆 引前二说,恐非。因先 秦 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 汉 代。
引《庄子·天道》:“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往见 老耼,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陆德明 释文:“説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一説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⒉ 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 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卷五。
⒊ 即十二经脉。
引《素问·诊要经终论》:“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王冰 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
国语辞典
十二经[ shí èr jīng ]
⒈ 春秋的别名。参见「春秋」条。
⒉ 六经和六纬的合称。
⒊ 易上下经及十翼的合称。
⒋ 儒家的十二部经书。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立石,刻《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
分字解释
※ "十二经"的意思解释、十二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大枣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可以“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
2、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它们纵贯人体,具有通表里、贯上下、行气血、营阴阳的作用。
3、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
4、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
5、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6、阴肾之经也,其华在发,冲任之脉,均为十二经之海,其别络在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相关词语
- shí lì十力
- shí fū十夫
- shí jiǔ十酒
- shí shàng十上
- shí zǐ十子
- shí zhí十直
- shí jǐn十锦
- shí shí wǔ wǔ十十五五
- shí mǔ十母
- shí jiàn十箭
- shí zhǐ十指
- shí yī十一
- shí èr十二
- hé shí合十
- shí yuè十月
- shí zú十足
- shí guó十国
- shí shǐ十使
- shí mìng十命
- shí shì十事
- èr èr hū hū二二糊糊
- èr cáo二曹
- èr bào二鲍
- èr zhōu二周
- èr hóng二红
- èr tú二图
- bù èr不二
- èr huá二华
- èr gān二干
- èr shèng二胜
- èr yīn èr yáng二阴二阳
- èr táo二桃
- èr yuè chū èr二月初二
- èr shé二舌
- èr jiǔ二韭
- èr shí èr shǐ二十二史
- èr xié二协
- èr miàn二面
- èr háo二豪
- èr xǔ二许
- yī jīng一经
- hēi jīng黑经
- jīng shòu经受
- jīng yíng经营
- bāng jīng邦经
- fó jīng佛经
- jīng wén经文
- fǔ jīng府经
- běn jīng本经
- diǎn jīng典经
- jīng nián经年
- jù jīng据经
- dú jīng读经
- jīng yóu经由
- fú jīng拂经
- jiàn jīng shí jīng见经识经
- lì jīng历经
- chuán jīng传经
- jué jīng絶经
- céng jīng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