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ngzhēng

廷争


拼音tíng zhēng
注音ㄊ一ㄥˊ ㄓㄥ

繁体廷爭

廷争

词语解释

廷争[ tíng zhēng ]

⒈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引证解释

⒈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絳侯 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徐 大理 有功,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復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分字解释


※ "廷争"的意思解释、廷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2、也才有后来突然爆发的“廷争面折”,而展现出一代儒生之凛然节操。

3、直言谠议,甚至直议廷争,是我们的应有风格。

4、廷争面折迄无成,既阖三门见水清。

5、,遂引发出来一场面折廷争的轩然大波,使心虚理亏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

6、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

7、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 面折廷争 ,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8、古龙岗的故事,永远是淡淡的,没有 面折廷争 ,没有血染征袍,故事只是淡淡的展开,淡淡的推进。

9、于今, 面折廷争 ,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10、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11、无怪乎,在太宗朝出现了许多敢于直言不讳、面折廷争、犯颜极谏的大臣,魏征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典型。

12、与此同时,在朝中,武帝增设内朝,聚集身边近侍之臣,由卫青领衔,参与决议,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

13、他“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

14、“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15、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16、我们都应有面折廷争的精神。

17、古龙岗的故事,永远是淡淡的,没有面折廷争,没有血染征袍,故事只是淡淡的展开,淡淡的推进。

18、西汉时期,吕后专政想让她的兄弟子侄都做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面折廷争,坚决不同意,而左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则从长计议就同意吕后的意见。王陵因此被罢官。吕后去世,陈平与周勃用计杀死想夺取政权的吕产、吕禄。

19、他曾在北京政协的一次会上,当着领导的面“直议廷争”,直言谠议,表示不赞同“旧城改造”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