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zhú

踯躅


拼音zhí zhú
注音ㄓˊ ㄓㄨˊ

繁体躑躅
词性动词


踯躅

词语解释

踯躅[ zhí zhú ]

⒈  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pace up and down; loiter around;

⒉  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tread;

引证解释

⒈  以足击地,顿足。

《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踰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王先谦 集解:“躑躅,以足击地也。”
《宣和遗事》后集:“帝止之不可,但躑躅於地,大哭而已。”
《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须臾,烈焰亘天,皆不胜其苦,哮吼躑躅,皮肉焦烂。”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魏犨 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躑躅。”

⒉  徘徊不进貌。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马,流苏金鏤鞍。”
明 陈子龙 《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躑躅空巷泪如雨。”
何其芳 《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躑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⒊  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唐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诗:“晚叶尚开红躑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清 赵翼 《肇璜殁后其子以君手植杜鹃一本见贻》诗:“一枝躑躅赠留貽,老瓦盆经手泽滋。”
郭沫若 《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国语辞典

踯躅[ zhí zhú ]

⒈  徘徊不前的样子。

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徘徊 踌躇

⒉  山踯躅的简称。参见「山踯躅」条。

分字解释


※ "踯躅"的意思解释、踯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几个字,老者寒芒一凝,可几乎没有踯躅,拂袖冷笑。

2、冉凘奭踯躅着站起来,清清嗓子扬声说:“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又可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

3、言已,即踯躅而去,径归奉元原籍。

4、漫漫人生路上,一个人踯躅前行,无助、孤单,寂寞袭来之时,心里总是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温暖的臂膀,亦或一句简单的话,让你的身心温暖的如同寒冷的冬季围坐在熊熊的火炉边,驱散身体的寒冷,温暖冰冷的心。

5、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那样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灵魂喷薄影子踯躅。只剩坚强无处不在。

6、长安街头数日后自会一片繁华,奈何桥畔依旧踯躅着等待喝孟婆汤的长长队伍,而人间碌碌,仙界悠悠,夜界茫茫也只留下了永恒的传说……波波

7、每当我们站在时光的长河里怅然回首,看到的也许是从前踯躅而行的自己,在现实的激流中被撞得头破血流,然后磨灭所有的棱角,做一颗滑不留手的鹅卵石。匪我思存

8、廷弼屡言玩师必败,奸细当防,莫有听者,徘徊踯躅,以五千人驻右屯。

9、话虽极不中听,但的确有很多中国企业如其所言,麻木地踯躅于“前途无亮”的“粗加工”小径。

10、木屋很是漂亮,四周果树环绕,花开遍野。甚至还有几只山羊在屋旁踯躅

11、本欲不管其死活,一走了之,却看人影咽喉处并无喉结,胸脯又胀鼓鼓,或许真是个美女,一时间踯躅不定。

12、只是她的这个想法踯躅了好久,却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

13、《秦腔》是揭示他的踯躅的典型文本。

14、我,踯躅在熟悉的马路上,默默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15、就在刘备大军踯躅不前的时候,城门外响起大片的喊杀声,他们马上知道张龙大军杀来了,于是数百人迅速地来到向着城墙上跑去。

16、他们怀着强烈的负罪感,在孤独、忧郁的“爱的荒漠”中踯躅徘徊。

17、他开始在街头踯躅

18、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

19、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的春天。

20、踯躅的向远处走去,马蹄声也渐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