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大节


拼音dà jié
注音ㄉㄚˋ ㄐ一ㄝˊ

繁体大節

大节

词语解释

大节[ dà jié ]

⒈  高尚的节操。

matter of honor; matter of principle;

⒉  重要的节日。

important feast;

引证解释

⒈  基本的法纪;纲纪。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
晋 陆机 《豪士赋》:“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

⒉  指基本的法则。

《淮南子·说林训》:“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⒊  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何晏 集解:“大节,安国家,定社稷。”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⒋  临难不苟的节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姚思廉 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⒌  高远宏大的志节、节概。

《后汉书·马援传》:“﹝ 刘秀 ﹞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 高帝 同。”
宋 苏轼 《伊尹论》:“辨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公讳 楚藩,字 青云,湖北 鄂城 人也。性豪爽,有大节。”

⒍  指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对小节而言)。

《宋书·王玄谟传》:“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明史·赵时春传》:“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权臣奢俭》:“然大臣臧否,自当论其大节,初不在奢与俭也。”

⒎  重要的节日。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

国语辞典

大节[ dà jié ]

⒈  关系重大的事。

《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

⒉  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⒊  重要的义理。

《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

分字解释


※ "大节"的意思解释、大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姑娘的事迹我都听说了,的确是敢作敢为且大节不夺的上进青年。

2、公元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

3、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

6、爷爷的爷爷虽然进入了安乐窝般的天河王国,可是他们以前效忠的首长欲叛敌,他们这一团的红军当然不愿意看到,所以再次从安乐窝里出来拯救首长的大节

7、春江水暧“***是有不少缺点,但大节不亏。

8、鞭炮声声唱响了春节的喜乐年华,各族人民传统大节的烟花盛开。龙的传人舞狮挥龙庆贺马年的到来,秧歌高跷舞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喜悦,幸福美满喜笑颜开。祝你春节万事喜悦开心!

9、大任害死大节,刁狡可知,难保今日不投降清兵?

10、因此,记言记行并举,大节细节并重,是他这部传记的又一特色。

11、书上说她“四十未嫁”,“极丑无双”,“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

12、诸葛大名自不必说;庞统虽英年早逝,但凤雏之名岂是浪得;蒯良蒯越均为名士;王粲虽力主降曹,或有亏大节,但文采不可否认。

13、他们的交往,注重的是大节,对于细微的分歧,多能运用宽容之心,存而不论。

14、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15、除夕是辞旧迎新全家团圆的传统大节,一家人动手扫除旧尘杂物,忙碌迎春年贴对联门神,日落星灿燃炮竹齐声喧,辞旧迎春祝福短信传。愿你幸福全家乐!

16、秋分过后是中秋,天气变凉请添衣;中秋过后是国庆,欢天喜地把假过。秋分中秋遇国庆,大节小节遇一起!愿你:快乐节节高,健康节节高,事业节节高!

17、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

18、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19、自我父降唐以来,克已奉公,兢兢业业,凡事以大节为重,对国家忠心耿耿,既使如此,却还是招了杀身之祸,惨遭新皇帝的灭门之灾。

20、这是因为,“上挂下联,小节影响大节”是相当一些国人尤其是官员的惯性思维,更何况是专门挑毛病的检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