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uì chǐ
注音ㄎㄨㄟˋ ㄔˇ
繁体愧恥
⒈ 羞耻。
⒈ 羞耻。
引《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宋 苏辙 《<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1、极力的毁谤辱骂。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