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思过半思过半的意思
guòbàn

思过半


拼音sī guò bàn
注音ㄙ ㄍㄨㄛˋ ㄅㄢˋ

繁体思過半

思过半

词语解释

思过半[ sī guò bàn ]

⒈  谓已领悟大半。

⒉  指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引证解释

⒈  谓已领悟大半。

《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孔颖达 疏:“思虑有益,以过半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盖麤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谓 荀悦,史乎,史乎!谓 陆机,文乎,文乎!皆思过半矣。”

⒉  指事情已获大部解决。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兵垣得人,而疆事思过半矣。”

国语辞典

思过半[ sī guò bàn ]

⒈  所知已超过一半,谓所悟已多。

《易经·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唐·杨烱〈王勃集序〉:「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寤而循环,思过半矣。」

分字解释


※ "思过半"的意思解释、思过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气色,旋生相之用也,则行年之休咎,可由此而验知者,参之人之贵贱,思过半矣。

2、语言政策是国家大政方针之一,举一反三,其余可思过半矣!李光耀认为成功的第二大因素,是开放社会。

3、你曾费过半点心思教我攻城夺地、调兵遣将吗?

4、自此以往,尽推无穷,知者观之,思过半矣。

5、风水师之社会地位,可思过半矣。

6、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

7、小学生徒能读此书,详山势水脉险夷广狭,则他日或从兵事,攻守进退之划策,有思过半矣。

8、酷吏成也好,败也罢,丰富的历史教训,斑斑可考;然其留害遗毒之深,不可小觑,有识之士,当思过半矣。

9、我以为不必陈述什么大道理,只要回归人情,就可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