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假公济私假公济私的意思
jiǎgōng

假公济私



假公济私

词语解释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

⒈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亦作:假公营私。

引证解释

⒈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 《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太宗(唐太宗 )诛 建成 比於 周公 诛 管 蔡,只消以公私断之。

周公 全是以 周 家天下为心, 太宗 则假公义以济私欲者也。”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明 董传策 《论严嵩欺君误国疏》:“他如筑堡修城之费, 嵩 皆假公济私,而献諂者又甘为侵润。”
《清史稿·兵志四》:“於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茅盾 《动摇》二:“攻击我的 倪甫庭,去年私卖 日 货,被我查出,扣留他三包糖,以此恨我,今天他假公济私,来捣乱来了。”
亦作“假公营私”。 《元典章·礼部一·进表》:“照得近年以来,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公营私,滥行给驛。”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何谓‘摘疵’,求言既切,则言者必多,言之既多,则岂能尽善,甚而假公营私,饰词希进,未俗之弊,何所不有。”
臧克家 《裁员》诗:“应该先从他们开刀:渎职,贪污,假公营私,忘了公仆的身份。”

国语辞典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

⒈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营私舞弊

大公无私 廉洁奉公 公事公办 毁家纾难

分字解释


※ "假公济私"的意思解释、假公济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是不允许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出现的。

2、战乱中的北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官员们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而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

3、他屡次假公济私,对上司则逢迎拍马,才会让自己成为同事间的众矢之的。

4、那些利用公务考察,出去游山玩水的人,不就是假公济私吗?

5、我们龙家想不想只手遮天我不清楚,但我却知道你叶绝尘此时此刻假公济私!

6、我想晏*记假公济私,损人益己,您要做个样子让晏*记看看。

7、(7),这个时候说吕布倒是有得一说的,只是董卓此刻已经凶相毕露,是个乱天下的国贼,关东诸侯已然起兵讨伐,可说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最多只好说吕布是假公济私而已。

8、现在党内正在整风整纪,严打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的问题。

9、因军队腐败,武功弛废,无法按期完成,德统领污陷台阳城程氏宗族富绅通匪,晃报军情,借机敛财,假公济私,冒领军功,造成惊天冤案。

10、张大爷是我们村公认的好干部,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

11、你可不要假公济私,把你那些三亲六故、老弱病残的亲戚朋友全安排进来,要是让我查出你们出人不出工或者吃空额,耽搁了公子爷的大事,哼!

12、有观众质疑范玮琪“假公济私”,会在比赛中为了捧红曾静玟而打压其他选手。

13、二是有利于预防干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腐气败习出现。

14、“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之习,皆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

15、假公济私会侵蚀国本,此弊要切实防杜。

16、传言原始执法只认己不认天,视生灵如草介,假公济私,毫无善性可言。

17、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人太多了。

18、托公行私解释: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19、长久以来,他假公济私,不知侵吞多少公款?

20、有些干部假公济私,专门肥自己的腰包。